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持人语体艺术课程”系列演出《烽火家书》圆满成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11浏览次数:15

烽火家书,薪火相传,历久弥新!66日至7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持人语体艺术课程”系列演出《烽火家书》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演播室成功演出。

本次演出得到了校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领导、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党委副书记胡敏、副院长唐立兔,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党总支书记韩永胜、党总支副书记王春云,创作中心主任魏东晓、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徐莹、团委副书记薛嘉、资深教授吴洪林等领导和嘉宾莅临观看。演出现场的观众还有来自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区浦锦街道等单位的领导老师们。

《烽火家书》是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入校三年来的第一次正式公开演出。本次演出共计三场,场场火爆,观众经历了一票难求、一座难求到“一足难求”。每场演出结束后,领导和老师都对学生进行鼓励,并提出指导与要求。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在观看完首场演出后表示,整场演出的效果出人意料、令人振奋,这不仅是一次课程汇报,也是一部有质量的戏剧。这对主持系师生来说是极大的肯定。同时,谢巍书记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能有更多专业教师对演出进行点评并展开研讨,二是期待今后关于“家书”题材的汇报演出可以呈现更多当代故事的选题。对此,在三场演出结束后,主创团队与部分专家和观众展开采访交流。主持系教师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进一步探讨语体课程的教学建设与发展,研究《烽火家书》的可持续性演出及“烽火家书”IP的开发。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唐立兔用“讲的好、演的好、诵的好”三个好肯定了学生们的演出。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观剧后评价,整场活动体现了“三个一流”,即一流的专业、一流的老师、一流的学生。与此呼应,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资深教授吴洪林认为这次演出体现出“三个专业”,即舞台专业、老师专业、学生专业。

上海戏剧学院团委副书记薛嘉老师邀请同学们走进“上戏青年说”,让更多人听到家书故事。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初中部副校长吴明表示:“我是抹着眼泪看完的,老师们背后肯定也付出了很多。”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烽火家书》指导教师董健教授给学生们送上祝福:“艺术这条路会有鲜花和掌声,但也充满着荆棘和泥泞,希望在没有鲜花和掌声的时候,你们能够坚持下去!”。

主持人语体艺术课程作为上戏主持专业的核心课、特色课,一直与红色精神、思政教育紧紧相连,在红色历史中漫步,在传统典籍里寻觅,在时代命题下感悟。同学们经过查阅、考证、创作,在董健、孟聪、李泽鹏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将一封封书信转化为动人的故事和表演,呈现出一台传承与创新共存的《烽火家书》剧目

此次汇报展现了七封书信及其背后的故事。从90年前韩雅兰在陕北延安写给父母的信,再到抗战时期一对革命伉俪留给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展现了爱情、亲情,也展现了国家大义。随后,剧目追溯回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家书“黑夫木牍”,讲述古人的纸短情长。转瞬间,观众又看到了携手走过63年悠长岁月的钱钟书和杨绛,让时间见证烙印进内心深处的爱意。《小河淌水》展现的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遗书中的字字肺腑之言。《予师书》中女高学生们写给张桂梅老师的信,让观众更加坚信,家书不会只局限在家庭的概念中。最后,朱光亚先生所写的公开信是写给所有华夏儿女的,流着炎黄血脉的我们,原本就是一家人。

该剧由七组独幕剧串联构成,剧本由2020级主持班全体同学根据七封家书分组创作而成,上海戏剧学院2019级编剧学理论毕业生张弛则担任串讲编剧。演员团队难得出现了主持系在校本科生的“四届同台”。舞美、灯光、多媒体、服化、作曲、录音、摄影等工作由上海戏剧学院各专业的学生们协力完成,诠释了上海戏剧学院平台型大学的定位。

小演出、大思政。一封家书承载家国情怀,一场汇报培塑职业情操。这次汇报演出,指导老师们全情投入,倾注大量心血与汗水,利用无数个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排练,精准地把握一句句台词,一套套形体,一个个眼神……学生们也全力以赴,他们所热爱的,不仅是在舞台上绽放的那一刻,还有在创作与筹备过程中“写、诵、讲、演”等专业技能的提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当清正的家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浩然的国风也就水到渠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烽火家书》让观众跨越时空,与历史相拥!在未来,主持专业的学生们必将运用所学,坚定信念,讲好“家风故事”,促进“家风建设”,新时代的我们,散发新时代的光!


审核:韩永胜

指导:董健、孟聪、李泽鹏

撰稿:20主持 汤璨、20主持 冯丹

图片:22摄制MFA 郑松、21摄制本科 刘奕、22影导MFA 常舒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