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昨日二版头条报道:上戏青年艺术剧院培养人才探新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11-26浏览次数:15

   本报讯(记者 端木复 实习生 杜成靓)以培养戏剧人才为主业的上海戏剧学院坚持走文教结合道路,继成功打造戏剧大道之后,他们不断创新艺术教育新模式,积极打造开门办学新平台,于去年下半年组建的上戏青年艺术剧院,先后成立了青年京昆剧团、青年舞蹈团和青年话剧团,把一大批年轻戏剧人才推向了舞台。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尤其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给上戏青年艺术剧院指明了方向。结合一年来的实践,他们深刻体会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人才。为了更好营造有利于拔尖人才培养和舞台精品创作的环境,必须尽快探索出一条学演结合培养人才的新路子来。

  校友示范传经典

  话剧《雷雨》从1936年发表至今,恐怕是被搬演最频繁的一部当代剧作了。青年话剧团为纪念中国话剧诞生百年排演的“全新解读版”《雷雨》,让人见到了原著难得一见的序幕和尾声,全剧仿照古希腊悲剧加入唱诗班,将曹禺中学时代的诗作《不久长》融入剧中,受到了各地同行和全国观众的交口称赞。该剧的排演调动了众多社会资源,不但请来导演王延松、作曲金复载、舞美周本义等名家,还请回了张名煜、徐幸、宋忆宁、佟瑞欣等昔日上戏人任主角,与他们的师弟师妹同台。出演四凤的表演系大三学生陈蓉动情地说:“排演《雷雨》使我懂得了经典的精神情怀可以去延续、丰富、新解,但这绝不是颠覆。我从没演过四凤,也没舞台经验,排练时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如演鲁妈的宋忆宁老师经常给我建议,帮我台上走位,以及如何加强跟观众的交流。老师的角色处理、现场示范和舞台经验给人印象深刻,将使我终身受益。”

  名家授艺推新人

  根据剧种特点和学生条件,剧院广邀各地名角,手把手为尖子生传授技艺。青年京昆剧团团长徐幸捷强调,尖子名角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为此,他们精心为一些优秀学生开办专场,努力将他们推向前台。如青年琴师陈平一专场,不但他的老师尤继舜和燕守平这两位并称“南尤北燕”的胡琴名家到场压阵,连有鼓王、锣王、月琴王之称的王玉璞、钱根生、顾永湘等赶来捧场,梅葆玖、尚长荣、李鸣岩等京津沪菊坛名家更是不辞辛苦登台助演。在新人版《牡丹亭》中崭露头角的昆曲小生翁佳慧,在经典京剧《杨门女将》中挑大梁的梅派青衣高红梅等,也都是站在众多前辈名家的肩膀上出道的。像荀派名剧《勘玉钏》中一人饰二角的杨扬,年仅19岁,资历很浅,却先后跟了李秋萍、李静、沈绮琅、王芝泉、宋长荣等5位老师,年内还将主演全本《金玉奴》和《乌龙院》。之后,田慧、董洪松的专场将在年底年初相继登台,《杨门女将》全国巡演也将于明年1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在海上海剧场的京昆小剧场定期演出也已落实。

  国际合作开眼界

  过去一年中,青年舞蹈团也是通过演出来带动教学。他们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的著名艺术团体跨国合作,排演了多部原创舞剧。像舞蹈学院尖子生宋洁主演的《杨贵妃》,主创均由中、日、澳资深人士担纲,上戏多位青年教师任演职工作,舞蹈学院的50余位学生任群舞。该剧今年9月进入日本东京涉谷兰花剧院、阪梅田艺术剧场等主流演艺市场演出,反响热烈。日前还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中国巡演的大幕,并将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演出。青年舞蹈团参与打造的前日本驻华大使中江先生编剧完成的芭蕾舞剧《鹊桥》,生动表达了人类消除隔阂,向往团圆的美好愿望。该剧请来了世界一流芭蕾舞团的明星,如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谭元元,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首席阿丽娜・索莫娃和雷奥尼多・撒拉法诺夫,日本国家艺术院芭蕾舞团首席依阿罗斯拉夫・撒连格和原岛里会等,并由欧洲顶尖舞台设计团队加盟。和这些国际顶尖艺术家的合作,对这些年轻人既是锻炼,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把世界一流的艺术水准作为自己的前进方向。

(原载《解放日报》 2007-11-25 02版:要闻 责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