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第十七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2-11浏览次数:17

   12月7日至12月8日,由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承办的第十七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7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于华山路校区图书馆智慧教室举行。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中央戏剧学院陈珂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陆子惠老师以及研究生部副主任温涛老师、研究生部郭甜老师出席本次活动,研究生部韩爽老师主持开幕式。


       在开幕式中,研究生部韩爽老师介绍了本届论坛的基本情况及流程安排。研究生代表王文雅分享了本次论坛的筹备过程,期待各位参会同学积极交流。研究生部郭甜老师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并强调了学术论坛在促进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生部副主任温涛老师对本次论坛寄予厚望,他鼓励同学们在论坛上勇于发言、敢于质疑,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激发出更多的学术火花。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团发言,何教授指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戏剧影视研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需要同学们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去应对。



      开幕式结束后,何成洲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表演与表演性研究》的主题讲座。何教授从“何谓表演”“表演研究的三种范式”“艺术的表演性转向”与“表演性理论视角下的剧场与表演艺术研究”四个方面阐述了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视角的“表演性”。讲座结束后,何教授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7日下午,论坛正式进入学生宣讲环节。本届论坛收到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征稿113篇,共有62篇入围,创历年之最;有47篇论文进入宣讲环节。在两天三场的论文宣讲中,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同学们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危·机:未来戏剧影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精彩的论文宣讲,分享了各自的论文写作过程和经验。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南京大学博士生郑钲的论文《“大地的泥土里孕育着谜题”:康定斯基<黄色的声音>研究》指向今日的跨媒介剧场实践,强调了色彩、声音与运动综合而形成的剧场体验。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余皓天的论文《智能时代的戏剧革新:数字演员的当代性与民族性表达》探讨了数字演员实践的当代性与民族性问题,认为智能科技与东方路线的结合具有可观的研究前景。中山大学博士生陈超的论文《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大语言模型赋能电影制作:一项探索性研究》指出大语言模型在电影制作中的优势,展示了AI技术分析分镜图、故事板、特效、转场、原声带的过程。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杨紫月的论文《后人类理论视阈下人工智能与未来戏剧艺术研究》以后人类理论为框架,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未来戏剧艺术的影响。


   学生宣讲完毕后,评审专家对论文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点评和总结。上海戏剧学院张敬平教授积极肯定了同学们的论文,也对论文的一些问题做了指正,包括内容方面的补充、选题上的聚焦、例证的充分等建议。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陆子惠老师指出了论文摘要写作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强调了通顺易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中央戏剧学院陈珂教授对每位发言同学的论文都进行了详尽的点评,表扬其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善的问题,并向大家强调了脚注和参考文献的规范性。上海戏剧学院沈倩教授指出,每一个宣讲的同学都是切切实实地在讨论我们社会最新颖的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和我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息息相关的。同时肯定了每一个同学认真的姿态,为每一位同学感到自豪,也深表欣慰,对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

    

     值得一提的是,7日下午宣讲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硕士生和卡尔森戏剧中心的博士生们合作为大家带来了《农庄馆的客人》中文版片段朗读会,这也是一场上海戏剧学院教育教学特色的集中展示。当晚,论坛还组织了参会人员前往上海茉莉花剧场观摩舞台剧《12个人》,为参会者在学术研究之余带来生动在场的戏剧体验。


     8日下午,论坛闭幕式如期举行。经过各位专家的评审和推荐,共有15名研究生获得了嘉奖。在热烈的掌声中,本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圆满闭幕。我们期待同学们从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走出和成长,在日后的学术研究中,坚定学术研究理想,走向更大的学术舞台。


文:24电影史论MA杜济颖

24艺术理论博士生苗安琪

图:23数字媒体设计MFA刘可欣

24服装设计MA陈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