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开题论证会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1-16浏览次数:623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开题论证会近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

    这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教授,自2007年创启编剧学以来编剧学学科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这也是陆军教授继2016年《戏曲剧本创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实现上海地方高校零的突破并获免检结项之后,在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再发力、再突破。

    作为《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项目前期研究重要成果之一,《熊佛西文集》新书发布会也在当日举行。新书发布会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主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分别致词,黄昌勇还向熊佛西先生的亲属代表熊梦楚赠送了书籍。《熊佛西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陆军任主编、胡传敏任副主编,共六卷本,系统收录了中国现代著名戏剧教育家、剧作家熊佛西先生各类著述近500篇(部),是迄今为止对于熊佛西研究文献收集最详赡、最完整、最权威的选本。这套文集还被列入上海社科大师文库,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重点资助项目。

    前期成果发布结束后,开题论证会揭开了帷幕。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戏剧学院始终致力于学科的内涵发展,科研成果和平台建设卓有成效。编剧学作为上戏戏剧影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重点发展方向,由陆军教授于2007年提出并创建,带领团队成员经过七年努力,于2014年列入上海市的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后又经过了七年努力,以编剧学为关键词的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成功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不断形成了上戏独有的学科特色。希望课题组站得高,着力体现中国话语;看得远,着力体现前瞻性、时代性;走得稳,着力体现首创首发,加快重要原创性标志成果的培育,最终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上海戏剧学院将全力支持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重大项目的开展,精心做好服务,认真做好管理,以保障研究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表示,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当中级别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艺术学重大项目作为艺术学研究项目的龙头,承担了学术引领、培养队伍出优秀成果的重任。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选题申报竞争激烈,全国收到的申报选题有500多个,经过专家论证,最后确定了20个选题,面向全社会招标,100多个项目组进行了投标,经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最后确定了18个项目,陆军教授领衔的这一项目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也是戏剧戏曲学科立项的两个项目之一。课题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潜心钻研,精心组织,在项目研究中弘扬优良作风。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孙真荣在致辞中表示,上海戏剧学院编剧教学历史悠久,在学界和业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编剧学新学科从2007年首创到2014年列为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再到荣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已经走过了近十五个年头。此次由陆军教授申报获批的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项目,既是上海戏剧学院和陆军教授团队前期工作长期的积累,也是编剧学新学科建设的一次远景展望和规划,体现了上海戏剧学院对编剧学学科建设、编剧专业发展前景的历史自觉和主动担当。希望课题组的专家学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格落实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的相关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课题的研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持续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提升团队联合攻关的能力,从更大格局、更广视野提升研究层次和水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优化研究方案,努力形成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项目开题论证环节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开题论证专家组组长朱恒夫主持。陆军教授在汇报中介绍,《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将以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发展研究为纬,以历史论、本体论、比较论、发展论为经,形成“一编+四论”的研究体系,设置“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的史料整理与研究”“历史论——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的历史研究”“构成论——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的本体研究”“比较论——中外话剧编剧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发展论——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的发展研究”五大子课题,聚焦话剧编剧学领域核心关键议题,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编剧学理论体系,为中国话剧民族化、本土化、现代化提供编剧学理论支持。项目预期将形成10卷本、400万字的课题前期研究成果《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史料整理与研究》,集中国话剧编剧学史料的辑录、整理、考订、编纂、研究为一体,还原中国戏剧史上被忽略的话剧编剧活动的总体面貌,以及合计约1350万字的课题后期研究成果,包括系列论文、研究专著、研究报告等,努力勾勒话剧百年发展中编剧理论的发展轨迹,从本体论出发阐明编剧理论的本质,并对中国话剧和世界戏剧作整体审视,在对话、对照、对比的前提下探讨中国编剧学独特性,还将从多个学科、多个戏剧领域吸收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营养,通过深挖细作不断完善创新话剧编剧学学科基础与架构,形成不断完善的话剧编剧学理论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研究团队人员分别出生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呈现出合理的学术梯队结构。其中,陆军教授是长期从事编剧、编剧教学、编剧学研究,创新性地将编剧学从戏剧学中剥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并从编剧历史论、编剧本体论、编剧创作论、编剧比较论、编剧批评论、编剧应用论、编剧教学论、编剧发展论八个维度入手,不断为这门新学科的建设筑基铺路。宋宝珍教授是中国话剧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彭涛、刘艳卉教授是活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李世涛、陈浩波是优秀的青年学者。六位专家不仅每人手上都有在研的国家级课题,有的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剧作家。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都为本课题的顺利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专家组高度肯定了该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为该课题前期准备充分,研究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对课题团队的预期成果也给予了充分鼓励。各位专家也从不同角度对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具体研究方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云南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吴卫民充分肯定了选题的价值与意义,指出话剧作为舶来品,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与欢迎,戏剧文学功不可没,而编剧作为戏剧文学的核心与龙头,对其特设专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开宗明义提出编剧学的定义、宗旨、内涵、外延、原理、边界,以起到提纲挈领、统领全局的作用。

    天津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研究员万镜明指出,选题囊括范围广,理论体系框架科学,研究团队实力雄厚,并建议研究要关照现实,避免纯文本化倾向,增强对现实的指导。

    中国文化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戏剧学院讲座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傅谨建议,课题设计要紧紧围绕中国话剧编剧学理论研究这一核心议题,在编剧学上拿出标志性成果。另外要讲究道与术的结合,解决民族化与时代性的问题,杜绝简单地将西方编剧理论平移过来。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孙大庆认为课题视野开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队基础扎实,具有多年的储备积累,相信建立在如此厚重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研究,一定能取得重要成果。

    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教授认为,选题系统化建构完备,本土化建构具备,个性化建构齐备。建议强化成果转化,同时关照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吕双燕认为,选题科学严谨深刻,而且内蕴着强烈的学术精神和富有激情的学术理想,并建议研究要融入时代性与民族性,挖掘中国话剧的光芒与精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曙光认为研究团队具有厚重的学术积累,此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是水到渠成的学术谋划,并与上次陆军教授领衔的重大项目《戏曲剧本创作现状 问题及对策研究》具有鲜明的学术承接关系,真正做到了重大的理论价值、重大的创新思维、重大的现实关怀,不是为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为戏剧事业、为戏剧教育做课题。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戏剧》执行主编夏波肯定了项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具备了厚重的研究基础,同时建议要厘清编剧学、编剧学学科两大概念,把握成就与教训的比例,同时强化理论性,打造理论高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朱恒夫建议要梳理关注中国话剧理论对世界的贡献,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建立中国话剧编剧学的网站,发布有关编剧学理论、方法、成果等各种信息。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姚宇航,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处长许开宇,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副院长刘庆,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桑标,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编审赵蔚华,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王圣良,以及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和上戏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了本次论证会。(文:牛立超  图:俞月娥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