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由创作中心、演艺中心主办,宣传部、学工部(处)、团委协办,为期六天的2015新剧本朗读会成功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共分为九场,由上海市文联研究室主任胡晓军、《上海戏剧》杂志主编张文军、上戏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生泉教授、著名剧作家孙祖平教授、著名戏曲导演宋捷教授担任评委。
独幕剧《天黑前的34分钟》为我们演绎了34分钟惊心动魄的故事,突如其来的迷雾将人围困在其中,往事如烟,前仇旧怨,最终一切以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局收场。长大就是不断被修理的过程,太阳花特殊车间1027里的五个孩子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话剧《1027》讲述了“儿童修理工厂”中的温馨故事。
舞台音乐剧片段《女兵日记》取材于编剧的亲身经历,将原创歌舞与话剧结合,讲述了四个大学生女兵怀揣个人理想在军营里磨砺蜕变的苦乐青春。现实中人们总以欺骗为乐,人们通常展开相互的救赎,但不知道医生会怎样说,小剧场戏《救赎》让我们看清自己的真实。
在话剧片段《北上海》中,几位主人公们作为旧上海的残余被迫迁徙到荒无人息的四岔河,他们试图打造着他们的北上海,但是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逃离这片土地。在话剧片段《春天在哪里》中,一个名叫春天的女子的离奇自杀,引发一次现实与幻想的交锋。庸碌猥琐的房东、正邪难辨的警察、活在现实之外的诗人、看似并无关联的几个人却都搅进了这潭混水,是绝望生活下的邪恶共谋,还是爱情里的自我表演?谜底慢慢揭开。
接受妓女援救自尽的老和尚,还俗后的小和尚,实验戏剧片段《下山》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在道德与欲望中获得平衡的故事。话剧《今夜有暴风雪》讲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作为黑龙江建设兵团的战士,在北大荒经历的一段特殊岁月。
12戏导的同学为观众带来了现代京剧《生存·1915》,该剧根据尤凤伟的中篇小说《生存》改编。讲述了发生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前夕的一段故事。
13戏导戏曲综合小品专场、14戏文专业小品专场呈现了11个精彩的小品,为观众带来一段美好的时光。
独幕喜剧《昨日旧梦》由一张启示开启一段昨日旧情,展现了原配白富美如何消灭插足的小三。无场次话剧《关于上海抗战时期的记忆》以上世纪30年代松沪抗战为背景,讲述中国人记忆中战争和人的故事。
昆剧小戏《马陵道》、话剧《她说》分别是朱锦华老师、石俊老师的作品,前者讲述了孙膑与庞涓的恩怨,最后孙膑在马陵道射死庞涓的故事,后者展现的是一个女人的苦苦等待和对历史的倾诉。
作为新剧本朗读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纳海杯”小品大赛共有七部作品参与角逐。这七个小品形式各异,内容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我校学生在编剧、导演、表演方面的创作水准。让我们欣喜的是,这些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对人生、对戏剧的思考。
正如我校副院长郭宇教授在开幕式上的热情致词中所说,新剧本朗读会是我校历时十一年的品牌项目,一直遵循“注重原创,出人出戏”的原则。这一年一度的剧本盛宴,展现了我校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写作技巧,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新剧本朗读会不仅是我校师生展现新创作品的重要平台,也是检验我校教学、创作与科研的重要窗口。此次朗读会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系、院、部门的积极配合,获得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好评。(文/学生记者 侯雪菲 图/学生记者 王雨婧、刘梦�)

图为《下山》剧照

图为《天黑前的34分钟》剧照
图为《马陵道》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