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奥运喝彩]从山水画到印象派――奥运灯光总设计沙晓岚采访手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7-22浏览次数:14

    编者按:7月中旬,恰逢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受学校党政领导委托,学校新闻办公室工作人员陪同新民晚报文艺部记者朱光专程赴京,采访和慰问了我校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演出设计工作的相关校友和老师。近期刊登部分采访手记,以飨读者。

    记  者:请您介绍一下参加此次奥运灯光设计工作的总体情况?
    沙晓岚:我进入的时间比较早,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舞美总设计、灯光总设计、焰火总设计、音乐总设计都定下来的时候,我就开始工作了,当时张艺谋还在拍《黄金甲》,那时我们都围着张艺谋转,他在外景拍戏,我们就过去,在他的拍摄现场搭了一个临时会议室,争分夺秒。就是在《黄金甲》的外景地,开始开会、工作的。
    去年,进入定稿方案的时候,因为领导要求很高,要与众不同、不同凡响、闻所未闻,高度提高到相当大的地步。作为灯光这一块,我想怎么能和以往奥运会有所区别和突破,例如拿雅典来讲,从灯光风格来讲,东西方人的欣赏习惯不一样,东方人喜欢比较强烈的、有冲击力的,西方人则喜欢黑白调、素雅的。他们(西方)通常是不顾现场的,以电视转播为标准,不以现场标准来衡量。我们准备以电视为第一标准,但是国情要求我们也必须要兼顾现场,但是现场灯光和转播灯光存在很大矛盾,主要是光比上,电视要求光比小,现场要求光比高。我们要克服这个矛盾,还有就是民族欣赏习惯不一样,东方喜欢色彩艳丽,如果开幕式都用白光做的话,领导和老百姓可能都接受不了。我们要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还要做得有品位,要有颜色,要在一个色调里变化,在一条主线里变化。由古代到当代,古代追求黑白效果,近代、现代发展成一个色彩基调。也就是说从灯光的色彩,是有逻辑性的,由古代到当代,由黑白色调,现代的统一色调,再到当代,不能说是色彩斑斓,但是却是一种绘画的效果。例如,如果说中国古代是黑白画的感觉,当代就是油画的感觉,再往后可能就是走上印象派的感觉,色彩是一条主线,有风格。
    记  者:今后可能呈现给大家的效果是怎样的?
    沙晓岚:在设计上,规模超过了历届奥运会,无论从高科技性还是设备数量,都突破了历届奥运会。灯光从发展上来讲,已经经历了传统灯具到电脑灯具,再由电脑灯又转变到数码灯的变化,现在的数码灯把电脑灯的功能和投影的功能合二为一,可以移动,但是打出来的东西又可以囊括所有投影的功能,完成多台灯的拼接,完成一个大的画面,这次奥运会我们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数码灯拼接,人与投影向互动的拼接,从现在看效果很好,国际奥组委和一些专业人士都感到很惊叹。
鸟巢给我们提供了投影的先天性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实现?以前世界上完成的最大拼接已经是十六台了,我们这次则是最大的拼接,国外有人认为我们疯了,因为这种复杂程度是从来没有做过的,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没有做过。拼接的台数越多,难度越大。
    数码灯以往奥运会没有用过,只是在美国NBA比赛上用过8台,把电脑灯和投影结合,多台拼接,画面可以移用。这是奥运会灯光和以往的不同,高科技性也比以往提高很多。灯光打在一个媒介上面,可以和演员互动。
    在灯光参与艺术表现上,灯光已经完全起到了灵魂的作用,没有灯光可以说演出就没有意思了。大白天看连拍和晚上有灯光的演出是完全不一样的。灯光贯穿全场,每一秒钟都存在。人的观看视线都在100多米远,演员的表情是看不见的,只能感受氛围,表演的灯光,内部、外部照明灯光都要加以考虑,甚至在观众席也会有灯光设置。从建筑的本身,也有灯光渲染,因为还要考虑航拍,要形成鸟巢是晶莹剔透的。特别是在点火的时候,要把气氛散发出来,这个时候的灯光是要照到观众身上去的,这样才能造成大的渲染氛围。
    此次用灯是历届奥运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色彩是有逻辑再加上观念理念的,围绕从古代到当代的一条主线。黑白到同一色调变化,发展到最后就是印象派绘画效果。虽然是广场,但是也要很有品位,这也是导演一直要求的。
    记  者:其中印象最深的或者说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沙晓岚:除了大规模的投影、数码拼接之外,目前没有遇到特别大的难度。
观众席里面确实是有灯的,观众席里面安排了两成灯光。换灯泡就需要十天时间。前期安装时间是白天到晚上,调试阶段就是每天下午4:30到凌晨5:00,所有的人最少要连续熬100多个通宵,从六月份到结束。每天都要调整。
    灯光拼接的效果要看不出拼接,要象一盏灯开的效果一样,没有边界。所有灯具都靠电脑控制。左右、角度、光斑大小、明暗、颜色都通过电脑调节。从设计来讲,我们有很多设计师,我是唯一一个完成四场盛会的总设计,就是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没有的,我组织了几个班子,大家相对分工负责,例如肖丽河针对残奥会闭幕式,王瑞国负责残奥会开幕式,等等。我在总设计时要完整、通篇考虑四场盛会的兼容。没有时间做大的调整,只能做局部调整,每次调整量不能超过10%。
    制作流程上,我们先完成设计方案,然后施工,还有一个庞大的编程组,先进行预编程、离现编程,看效果,帮助导演判断,减少施工和修改量,为后来合成节省了时间。灯光方案还要配合转播方案,连拍之后他们会有一个详细的分镜头本子,要进行很多次沟通和协调。通过灯光来引导主视角,例如吊维亚,演员撤场的时候,要通过灯光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所看到的效果不一样。雅典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现场看的要睡觉,但是转播出来非常漂亮。
    灯光非常辛苦,一直是晚上通宵工作,请假制度很严格,每天都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一天只吃两顿饭,遇到下雨天气,只有下大暴雨可以不用工作,如果是下小雨的话,因为灯都装在雨篷下面,还是可以工作的。(文、图/子鱼 编辑/晓阳)

图为沙晓岚在采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