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业大赛捷报频传 戏曲人才培养成果喜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11-04浏览次数:327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传来了令人振奋的喜讯。戏曲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和戏曲音乐专业师生在各自的专业大赛中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展现了戏曲学院人才培养的突出成果。

一、戏曲学院学生杨亚男荣获“中国戏曲红梅之星”称号。
    2007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荟萃”评比活动在山东广饶举行颁奖晚会,我院戏曲学院04级戏表专业学生、青年京昆剧团优秀演员杨亚男荣获“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奖,并以98.10的高分列本次比赛京昆组榜首,被授予“中国戏曲红梅之星”称号。
    “中国戏曲红梅荟萃”评比活动是戏曲界的一项重大赛事,旨在弘扬民族文化,推出戏曲人才,为戏曲演艺人员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对于发现人才,推动二十一世纪的戏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吸引了全国各戏曲剧种纷纷派选手参加。戏曲学院从领导到戏曲系师生对此都非常重视。在院长徐幸捷、系主任童强的带领下,对选送参赛的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做好了周密的预案。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经过评审专家初赛和复赛的选拔,我院戏曲系04级学生杨亚男以《青石山》一剧进入大赛决赛。
    接到参加决赛的通知后,戏曲学院为了力争在本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进行了更加详细、周密的准备。首先,为保障剧目质量,参赛组利用“十一”放假期间进行集训。参加决赛演出的7名同学在王芝泉、于翔老师的指导下,每天刻苦练习出手套路,并根据比赛要求以及演出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剧目技巧和套路结构进行了修改和加工,使整个剧目质量上了一个台阶。其次,成立了包括乐队、舞美在内的参赛队伍。以戏曲学院副院长田恩荣为领队,戏曲学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助理张敦协助,在管理上,交通、住宿、饮食等各方面对参赛工作进行了全面保障,为最终的获奖奠定了基础。
    进入决赛的全国各戏曲剧种的140名选手于10月13日至10月17日在山东广饶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京昆组的决赛于10月16、17日分两天进行,由评委现场打分。正式比赛的前一天还要在露天舞台为观众作展演出,并接受观众评委打分。面对来自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江苏省昆剧院、沈阳京剧院、济南京剧院等国家重点专业剧团,以及中国戏曲学院、天津、山东、沈阳、江苏、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艺术院校和京、昆剧团总共20多个参赛单位的优秀选手。杨亚男同学不畏强手,技压群英。在露天舞台为观众作展演时,就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观众评委给出了98.31分的高分。在10月16日的正式决赛中,以98.10的京昆组最高分勇夺桂冠,一举荣获“中国戏曲红梅之星”称号,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杨亚男同学的得奖并非偶然,是和她平时一贯坚持勤修苦练分不开的。她多年来默默地练功不辍,从不放松自己的专业。为了练好“靠旗打出手”功,她从07年1月份到10月的九个月中,每天下午5点――7点都要踢两个小时的“出手”以提高熟练程度。每次练完功,两条腿上总是乌青一片,但她不喊苦、不怕疼,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参赛期间更是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练习,每次练功都要带上三件水衣子(衣服)轮换,练完功后三件水衣子都被汗水浸透。
    除杨亚男本人努力外,这次比赛获奖,还体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由于《青石山》是一出“出手戏”,要求参加演出的另外6名扮演神将的同学通力合作。在长达九个月的练习中,他们一丝不苟,团结协作。到达山东后,在行程、住宿、演出条件都不太好的情况下,参赛师生坚定不移的贯彻学院领导提出的要求,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发扬“一颗菜”精神,全面展现“上戏人”的精神风貌。每逢排练或走台,不管天气冷热,演员同学们总是换好练功衣裤,认认真真、一招一式的排演;每次演出前后,从领队到演员、乐队师生都会主动的帮助搬运道具、服装、盔帽,使比赛演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戏曲学院戏曲系在整个参赛的组织工作中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增加了很多纷繁复杂的工作,但完成得有条不紊,收效颇佳,显示了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杨亚男同学获奖以外,还有4位获红梅金花奖的选手都毕业于戏曲学院或戏曲学校,他们是上海京剧院的赵欢、郝杰,上海昆剧团的袁国良、纪云峰。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齐春雷获得了地方戏曲组“红梅之星”的称号,他也是上戏附属戏曲学校的毕业生。

二、京胡大赛高手云集,上戏师生摘金夺银
    2007首届京胡北京邀请赛于2007年10月19-21日在北京举行。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师生以四名选手组成上海戏剧学院代表队赴京角逐,取得了“两金两银”及“优秀指导教师奖”的优异成绩。
    京胡邀请赛的举行在我国有史以来尚属首次,全国各地的专业剧院团以及艺术类院校给与高度重视。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沈阳京剧院、山东省京剧院等国家重点院团,以及北京风雷京剧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天津艺术学校、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等十几家单位,分别推荐了数十位优秀选手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余爱好者也踊跃报名。
    此次大赛由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和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共同主办。由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先生、戏曲音乐学会会长朱维英教授担任本项赛事的艺术总监,我国著名京胡演奏家、教育家燕守平先生担任评委会主任。大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进行,专业比赛的组别按年龄段分为:少年一组、少年二组、青年一组、青年二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初赛阶段,规定每位选手的曲目必须从中国管弦乐学会主编的《京胡考级曲集》上选择,复赛的曲目则自由选择。戏曲学院、戏曲学校派出的四位选手分别参加了专业青年一组和青年二组的比赛。在青年二组的比赛中,戏曲学院青年教师齐欢获金奖,戏曲学校青年教师陆航获银奖;在青年一组的比赛中,戏曲学院07级戏曲音乐专业本科学生杨梅获金奖,白志鹏获银奖。戏曲学院戏曲音乐专业主任高一鸣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的殊荣。此外,戏曲学院今年7月刚毕业的戏曲音乐专业学生陈平一,此次代表上海京剧院参赛,也获青年一组金奖。
    此次大赛青年二组的竞争最为激烈,汇集了现今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众多青年新秀,赛前无人能够预测结果如何,无疑给大赛现场增加了不少紧张气氛。我院的两位青年教师顶住了压力,在初赛和复赛中镇定自若,发挥正常,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参加大赛的选手中,我院的选手完成参赛曲目的质量较高,这也令同行们赞不绝口。
    这些大赛不但提供给青年教师、学生一次展示才华和技艺的机会,更展示了我院人才培养取得的突出成果,证明我们学院在对拔尖人才的培养上已走在全国的前列。

(供稿/戏曲学院  责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