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七大专稿】奚美娟是真正的“花中君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9-26浏览次数:14

  编者按:奚美娟是我校表演系的著名校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她将作为上海文艺界的代表出席党的十七大。陈云发先生撰写的这篇文章,从一个方面介绍了她,也为我们学习她的事迹提供了一个好的教材。

    奚美娟这个名字,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中间知名度很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虽然无缘在生活中结识她、看到她的倩影,但是,大家却经常能在话剧舞台上、在银幕上、在荧屏上看到她,不过,她的“面孔”当然是不断变换的,是一位“百变多面人”。

  这是她作为影、视、舞台三栖表演艺术家的身份决定的。

  奚美娟在戏剧和影视界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她的做人,和她在艺术百花园的辛勤耕耘一样,虽然低调,但总是做得很好。假如我们要在艺术花园中去寻找她的话,那虽不张扬骄艳、但神韵清雅、香馥四溢的兰花便是她的化身。我看过她表演的许多话剧、影视作品,她的表演特点真正体现了兰的品格:花姿俊秀、幽艳吐芳、雅香沁人。

  人们常说兰有“四清”,即气清、色清、神清、韵清。看奚美娟的演戏和做人,我认为用这“四清”去评价,是最贴切不过的。气清者,品洁高雅之谓也,奚美娟在生活中十分低调,她永远不是靠姿色和言语行动张扬的那种明星,平时穿着也极为普通,而且从不摆艺术家架子,可以和普通的访问者交朋友。如果在大街上的人流中,或在艺术活动中,你很难发现她竟是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色清,是她在饰演的诸多角色中,身份永远在变换,但每次的变换,都给人耳目一新,人们认可她是角色而不是永远的奚美娟。她演过正寻找男子汉的年轻姑娘,也演过留守的少妇,演过女强人,“当过”毒枭,演过贪官,也“做过”保姆,等等,但在这些影视剧角色中,她从不强烈地“体现”奚美娟的自我,已故艺术大师黄佐临生前对她主演的《中国梦》、《寻找男子汉》、《留守女士》等话剧就非常赞赏。神清,则可以代表奚美娟在表演中永远不停的探索和创新,这是一位艺术家最可贵的精神。奚美娟是一位艺术智者,她的才华体现在她能把璞琢成美玉,把石头点成金子。像《寻找男子汉》、《中国梦》这样的戏,剧中人物极少,故事情节也不曲折、紧张,全靠演员去“大写意”,即用心去演,让内在的意蕴去刻画人物,一般的演员是演不了的。她与吕梁搭档演出《留守女士》,两位大腕配合默契,舞台上一言一动,都心到行到,演得“天衣无缝”。虽然这仅是一台小剧场戏,但因太精彩而竟然“迫使”白玉兰戏剧奖评委把两位大腕都评为主角奖得主。韵清,体现奚美娟做人与演戏的品格完美一致,即人们常说的德艺双馨。她虽名声很大,但从没有任何负面新闻,以致“八卦记者”、“八卦媒体”竟把她遗忘了。但是,她演的戏却每一部都站得往脚,每一部都有品位,没有一部是粗糙的“赚钱戏”,她不仅演来认真,而对剧本挑选很到位,可见,她不会随便接戏。这在当今演艺界是很可贵的。

    奚美娟自1976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进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认来,演过许多影视剧,我们熟知的就有《枯木逢春》、《救救她》、《寻找男子汉》、《中国梦》、《留守女士》、《保姆》、《坐庄》、《可怜天下父母心》、《红色康乃馨》、《蓝色马蹄莲》、《暗战》、《褐色美人蕉》等,她拿过包括百花、金鸡、文华、梅花、白玉兰等许多大奖,是有名的“得奖专业户”。但是,她依然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部戏都当作重点剧目来演,艺术追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以说,她每演一部戏,都是一次做人的过程,艺术上角色可以百变千面,但认真演戏的品格永远不变。看奚美娟的戏,没有奚美娟的“自我”,只有印象深刻的角色;但整部戏却永远保持着奚美娟品格:认真、创新、富于神韵。她实在是魅力劲射的韵友兰花,是艺术百花园中真正的“花中君子”。

原载:《东方网》评论主页  2007年9月16日 作者:陈云发  选稿:上官贤 

(编辑:白水  责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