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联合举办的“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16浏览次数:1315

1110日下午,“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二讲,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主办,由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邀请到刘庆教授、郝戎教授、陈旭光教授、李晓红教授、沈义贞教授、范志忠教授、虞吉教授、张阿利教授、厉震林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就“电影教育专业链发展”一题做精彩发言。张燕教授、厉震林教授为本次学术沙龙做主持。本次讲座在B站、小鹅通和“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快手账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

开幕式环节,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周星教授和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庆教授先后发表致辞。

周星教授对中国电影教育专业链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和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描绘。他谈到,中国的电影教育包括专业型培养和综合型培养两种类型。目前,各个院校已逐渐开始关注互联网时代的影像发展,电影人才培养正面临着新的变局。

刘庆教授表示优化电影教育专业链的发展,从粗放化达到精细化和现代化,对于目前的中国电影产业而言,是提高产品以及产业品质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高等电影教育创新和突破的重点所在。

接下来,在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厉震林教授的主持下,“电影教育专业链发展”主题论坛正式开始。

第一位主讲嘉宾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旭光教授把中国影视专业教育细分为三类,一是资格较老的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在教育理念上正朝着综合性方面发展;二是专门的艺术院校,如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有着与影视相关的艺术教育的悠长传统;三是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开办的影视专业。在专业的设置方面,陈教授认为应当与时俱进,细化专业,给学生增加专业转换的机会。

第二位主讲嘉宾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李晓红教授讲述了厦门大学成立电影学院的缘由,一方面是应对中国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弥补中国电影人才培养链条的缺失。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发挥综合型大学多学科优势,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同时对接国家电影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格局,服务两岸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出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处于国内前列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学院。李教授梳理了电影教育专业链的三大板块:一是电影制作板块,二是电影政策、法律法规及版权,三是策展人、影像修复、数字化等。电影人才培养的链条涉及到很多环节,李教授期待更多的学校,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去重视电影教育专业链上的缺失,弥补差距。

第三位主讲嘉宾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学院院长,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与影视学国家一级学科暨江苏省优势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沈义贞教授指出,新的社会需求和技术革新,对原有的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也为电影教育带来很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教育专业链发展”的讨论不仅可以重新厘清原有专业链构成,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看清电影教育专业链未来的发展方向。关于电影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应当把握好三种关系:一是专业和产业的关系;二是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三是专业和学科的关系。另外,在沈教授看来,不管戏剧影视学科未来怎么整合、怎么延伸,有三种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影视美学,二是影视批评学,三是论文写作。

第四位主讲嘉宾西南大学二级教授、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电影学学术技术带头人、“五个一批”人才、教育部第三届戏剧影视学教指委委员虞吉教授强调,对于电影教育专业链发展问题的思考,首先要搞清楚其逻辑顺序,即考虑它的上位——学科建设的诉求是什么,下位——课程体系是什么,以及终极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握好电影教育历史所形成的两个分杈,即精英教育的继续推进,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容和细分,同时外扩型电影教育各有各的形态,这和各个高校机构的特殊性以及人才培养服务的地域有直接的关系。具体到每一个学校,根据其特点和定位发展特色化的培养方案,在专业链的建构以及发展上,各有各的设计、实施和目标。

第五位主讲嘉宾中央戏剧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委员郝戎教授提出,电影教育正经历着历史最好时期,电影事业被赋予极高的期望,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才培养作为源头环节,仍要保持清醒的态势,即不能随着国家的重视、快速的发展而降低办学门槛。电影专业的基石就是专业基础,同时也离不开戏剧艺术的滋养。相对于戏剧而言,电影又是艺术又是工业。在技术和工业环节,我们与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国内院校在电影教育专业链的建设上需要重视的问题。此外,虽然各个院校的情况不尽相同,但第一要务都是培养出符合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的人才。 

第六位主讲嘉宾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范志忠教授阐述了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特征。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基础有利于学生接触相关的影视技术,这是其特有的优势。新文科强调学科间的互相尊重和合作,这也使得综合性大学更容易打造一批服务影视行业一专多能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可以着力于人文素养、通识教育的培养。但综合性大学也存在很多短板,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落实不足,学科体系不够完善,评估机制不够符合专业的特性,课程设置存在着结构性问题,文科化趋势严重。

第七位主讲嘉宾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张阿利教授从六个方面分享了他对电影教育专业链发展的看法。首先要关注传统,与历史连接;第二要关注国际性和前沿性,向世界延伸;第三要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的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凝练自己的发展道路;第四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与业界新的发展和需求以及新型人才定位相适应;第五要关注不同学科专业的深度交叉;第六要关注电影教育的前身和下沉,影响并引领一定的中学电影教育链开发和实践,在相关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活动、艺术素质教育等方面帮助其有所提升。

各位主讲嘉宾发言完毕后,周星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门类作为新文科基本方略之一,主要以“化人、美人”为目标,戏剧与影视学科亦然。为更好地推广新文科建设理念,发挥戏剧与影视学科的文化推广与价值引领,在2020年下半年成功开展“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二季二十讲系列讲座、2021年上半年成功开展“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第三季二十二讲系列讲座得到众多高校师生及网友热赞的基础上,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别策划举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继续联袂全国各大高校、专业艺术院校,聚焦戏剧与影视学科,广邀多所高校的重要专家名师线上开讲、传道解惑。此次讲座是“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十二讲,继续延续和推进后疫情与智能时代下戏剧影视学术的前沿理论热点,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门类及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积极助力,接下来还将有更多讲座,为大家奉上一场场学术盛宴,敬请期待!

(内容转载自戏剧影视教指委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