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学院行政工作报告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4-30浏览次数:697

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当好高等艺术教育排头兵

  ——在上戏第八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行政工作报告

党委副书记、院长黄昌勇

2021422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这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到统筹兼顾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从齐心协力绘制“十四五”发展蓝图到凝心聚力共庆75周年华诞,再到全力以赴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各项准备,我们走过了外部挑战异常艰辛、工作任务格外繁重、发展使命尤为艰巨的一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重重不利因素,较好完成了全年发展任务,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教育和文艺思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高扬各层次人才培养主旋律,打出各领域人才培养“组合拳”。召开近十年来首次教育教学大会,凝练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出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选送教师参加国家和市级教学竞赛,调整部分戏曲专业,充实戏曲名家师资,更名影视学院为电影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监督和保障办公室,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坚强决心提升各层次教育教学质量。在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我们全力确保400余门课程平稳上线,守住了人才培养的底线。在学校和院系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7个专业、6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教育教学水平受到外界肯定。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我们着力强化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探索艺术院校特色课程思政,加强师德师风行为准则和示范引领,通过学生工作强化“五育”培养,紧扣关键环节和育人主体,拓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成效。在育人育才的共同驱动下,全年共有812名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120余名学生参加抗疫志愿行动,7名学生光荣入伍,一定数量本科生、研究生在专业赛事和创业大赛中获得好成绩,体现了上戏学子求实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情怀。在疫情不利冲击下,应届本科毕业率达到96.36%,总体就业率92.86%,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经受住了外部考验。

二是凝心聚力谋发展、聚思想,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去年是“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规划之年,是学校建校75周年,总结历史和展望未来具有特殊意义。我们先后召开18场调研会、6场专题研讨会、3场意见征求会,在充分调研和意见征求基础上,制定《上海戏剧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学校发展坚持的基本原则,确立了20项重点任务57项具体举措。我们集中举办熊佛西、陈明正、胡妙胜等老一辈戏剧教育家的学术研讨活动,梳理和总结上戏的戏剧教育传统;召开艺术、舞美、电影等教育论坛,研讨学科和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举办由大会和大师剧组成的校庆主题活动,回顾立校强校历史,提出赓续传统、再续辉煌需要秉持的工作作风。通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进一步明晰了贯穿上戏75年历史的“守正创新、融通中西”教育理念,进一步强化了“求实求精,方能至善至美”的校训内涵,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注入了动能。

三是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内生动力得到增强。新冠肺炎疫情给酝酿多时的改革计划带来先行先试的探索机遇,特别是对招生和教学改革起到了显著推力作用。疫情期间,我们结合专业特点,分类制定艺术类招生考试方案,首开表导演类专业线上考试的先河,对戏文等专业实行一本录取,为当下的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起到了探路作用。去年,15个本科专业报名人数4.7万余人,报名和录取人数稳步增长,一本录取率提高至34%,再创历史新高,生源质量得到提升。面对在线教学的大规模需求,学校慕课建设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学校教师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等平台上线艺术类慕课近20门,特别是在艺术史论和表演、音乐、设计等艺术实践类课程方面主动作为,为艺术教育的网络化积累了经验。我们较大幅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创意写作等研究方向,调整业务考试科目考察内容,首次聘用优秀讲师为硕士生导师,研究生录取264名,新聘硕导38人、博导4人,研究生教育不断升级,教学力量进一步充实。与此同时,剧院改革深入推进,剧场空间强化教育服务,剧场实地教学创新开展,演出研讨有所增加。校企改革深化项目建设,上戏艺术书店建成带来校园和街区新面貌。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向内深化。

  四是筑牢事业发展基石,人才队伍强化建设。我们坚持筑巢引凤和浇灌培育两手抓。引的方面,全职引进5名表演、舞美、舞蹈等学科高层次专家,柔性引进濮存昕、罗怀臻、曹可凡、何婕等49名名人名家驻校工作,以戏曲、播音主持专业为试点的规模化聘任有效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亮点凸显,美国知名电影艺术家加入上戏,柔性引进艺术家机制受到文旅部领导的关注。育的方面,全年新增34名教职员工,开展研讨讲座培训25场次,选送13人次参加各类国内外培养培训计划,对188人次进行了八级及以下岗位晋升,对45人次进行了三至六级岗位晋升,对26人次进行了高级职称岗位晋升与聘任,师资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有所改善,梯队建设向前迈进,教师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继续上调教职工基本工资,稳步增长绩效工资,全年累计发放人员工资费用过亿元,发放160余万元用于本科教学教师奖励,教职工收入逐年提高,获得感不断增强。

  五是创作科研两翼齐飞,学科水平得到提升。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经历成为师生艺术创作的自觉动力和素材来源,原创话剧《护士日记》公演,广播剧《目标!武汉》上线平台播放,260余件微型文艺作品发挥文艺急先锋作用,一年一度的毕业实习作品云排练云展演,尽最大可能呈现四年教学结晶,共同留下了抗疫时期的特殊文化记忆。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我们又陆续上演了西藏班《格桑罗布与卓玛次仁》和话剧《军歌》《董其昌》《熊佛西》等作品,努力恢复后疫情时期的演出态势。话剧《前哨》入选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学科科研方面,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集各学科、各部门之力完成材料报送,地方高水平大学、高峰高原学科计划深入实施,全年共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8项,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内资助出版专著42部,教师科研意识有所提升,科研支持力度稳步加大。我们还注重加强与教指委、中国舞协、中国舞美学会、国际剧协等权威机构合作,召开10余个国内国际研讨会,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学术交流新常态,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大。期刊中心整合优势学科力量,打造上戏期刊品牌。

六是加大运行支持力度,办学活动落实保障。全年累计投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含基建项目)5.93亿元,多方努力保障学校事业发展和民生需求。有效利用新校区对老校区的空间释放作用,加快推进表演、舞美、戏文、继续教育等院系的空间改造升级与搬迁,着力解决空间不足和设施滞后问题。顺利完成演艺中心搬迁,开辟端钧剧场新的办公与演艺交流空间,为华山路校区党建服务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提供优质空间。昌林路校区影视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满足四校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类采购强化开展规范,全年共采购货物、服务和工程项目3100万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化工作在严峻挑战中历练升级,在线教学期间的5600余场云视频和直播、若干迅速上线的新开发系统以及常态化防控后网上办事大厅的初步建成,见证了信息化工作的速度与力度。与此同时,四校区运行保障中心的设立,初步探索多校区管理的新课题。四校区学生宿舍园区重视管理和服务育人,疫情期间共为返乡学生提供787次邮寄服务、为873名学生提供被褥晾晒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细节中得到体现。

七是统筹内外部力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长抓各类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建成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校。深化落实二级教代会制度,陆续召开8个二级院系教职工代表大会。依规开展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创作演出委员会工作。强化审计整改,除历史遗留问题外,整改完成率92.86%。积极发挥工代会、团代会、学代会、老教授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深入创建文明校园。积极拓展外部机遇,与静安、闵行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与重庆、四川、江西、湖北等地政府、委办局、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与红星美凯龙等企业开展合作,成立上戏教育发展基金会,搭建各类平台为师生和学校事业发展所用。

八是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有序规范内部治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新发布校内规章制度8件,修改23件,废止47件,制度规范性、有效性稳步提升。持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修订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修订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办法,促进两级议事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全覆盖落实二级教代会制度,召开学术委员会、工会全委会、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促进师生民主参与学校治理。依法规范招生、非学历教育、科研、财务等办学活动,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监督,防范办学风险。扎实推进校务信息公开,获评2019-2020年度上海高校信息公开评议工作良好单位。

各位代表!

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各部门各院系立足本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广大师生立足本位,勤奋工作、刻苦学习,是学校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来源。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有力指导的结果,是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师生员工努力拼搏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向长期给予学校发展支持的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表示诚挚感谢!向辛勤奉献在各岗位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离退休同志、广大校友和社会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人才培养基础工作尚不牢固,专业设置还需优化,课程和教材建设存在短板,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人才队伍后劲还显不足,部分学科领军人才青黄不接,拔尖人才比较缺乏,师资结构还不够合理,教师发展平台还需深化搭建。科研工作有待加强引导和服务,多元主体的积极性还需发挥,科研优势巩固面临挑战。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依然存在。人才引进、创作演出、项目经费使用、国有资产使用等人财物保障还需强化绩效管理与考核。部分工作系统性不强,围绕艺术规律和艺术院校发展规律的工作重点还不够聚焦。干部担当作为的意识有待提高,能力建设依然紧迫。我们不畏惧问题,我们将从问题出发,奋力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二、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的里程碑之年,也是学校奋进“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在党委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一流艺术院校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树立求实求精新作风,扎实落实各级党委工作部署,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用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年学校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是全年工作的重大背景,在党建工作基础上,宣传思想、安全稳定、文艺创作等工作同样繁重;“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和开局的规划落实迫在眉睫;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基本工作也面临着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还要继续毫不放松做好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疫苗免费接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重点领域规划和改革,引领学校新一轮发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更聚焦、更可落地。围绕人才、教材、科研、基建四个重点,编制出台“四库”,聚焦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项目化提出五年目标,力争可实现、可评价。人才库要从现状出发,细化分类、科学提出人才引进和培养对策。教材库要从历史出发,查漏补缺、优化完善,建设体系化和品牌化教材。科研库要保持“十三五”优势,加强与各级管理部门衔接、对专家教师科研服务,强化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类研究。基建库要分期分批抓好项目落实。充分发挥“四库”对重点领域的摸底、牵引和提升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阶段性发展。同时,以务实和可操作为导向,编制完成二级院系“十四五”规划文本。

  重点领域改革要更深入、更积极有效。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以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申报为契机,先行探索具有艺术学科特点的新文科建设路径,在此基础上深化新文科课题研究,加深师生对新文科的认识理解,逐步推动传统艺术学科向新文科转化。认真研究、适时推动学科和专业布局调整,稳妥做好“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转出转入工作,积极研究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等专业细分,加强对若干新增意向专业的论证与筹备工作,推进专业建设与时俱进。认真落实中央和上海关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方案精神,强化教师分类评价,从教学、研究、创作等方面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回归教书育人;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以五类素养测评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关键驱动。

  (二)统筹推进各层次人才培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在今年艺术类招生考试实践基础上,继续加强改革调研和办法优化。积极筹备戏剧学、播音与主持等专业申报国家一流专业,推进和落实已获批专业建设工作,使专业建设见成效有发展。完成全部国家和市级一流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高人才培养科学性。逐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覆盖,全面开展全体教师课程思政,深化通识教育改革,推动线下、线上、混合、实践、虚拟仿真五类课程建设,进一步培育国家和市级一流课程。参评首届国家教材奖,稳步建设教材库。推动舞美、虚拟仿真等实验室申报国家和市级实验室项目。举办教学成果奖·新秀奖、学院奖评选,孵化和培育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项。提升“上戏艺术季”“花开系列”等平台举办水平,推出师生原创剧目,展示各学科和专业教学成果。总体上逐步落实教育教学三年行动计划内容。

  加快研究生教育发展。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适时优化研究生学位点布局。深化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落实课程思政和核心课程要求。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推广力度。清理超最长年限硕士生博士生,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甄别,强化科学道德建设。积极推进研究生必修课教材建设。继续建设有利于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长三角学术论坛、紫藤剧本大赛、演出季等品牌项目。抓好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责任、细化研究生导师聘任条例。认真准备研究生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不断朝着构建生源优良、教学优质、学生优秀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目标而探索完善。

  提高中本贯通、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质量。努力破解制约中本贯通的核心问题,建好现有试点专业,申报芭蕾舞表演专业中本贯通新试点,探索戏曲、舞蹈类表演人才的大中专一体化培养路径。推进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精品化,持续压缩学历教育规模。加快推进非学历教育品牌化,落地表演、主持、舞蹈等优势专业的社会等级考试培训项目。启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校的申请工作。加快中外合作办学、2+2双学位项目推进工作,力争有所突破。积极开展扩大留学生招生工作的前期调研。

  优化学生工作。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二级院系抓就业责任,落实就业情况“周周报”制度。靠前一步创造毕业生就业条件,加强就业指导、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环节,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有序开展研究生学生管理改革,加强工作磨合,完善工作流程,取得改革实效。

  (三)促进科研创作对外交流,助推学科不断进步。

  夯实科研建设基础。扎实做好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项工作,保持数量和质量一定增长,力争国家重大项目再获立项、市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奖。认真组织校内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校级科研计划项目孵化,服务广大教师科学研究。加强校内科研机构设立的可行性研究,搭建教师科研平台,激发和保护教师科研积极性。全力办好期刊中心,明确中心和编辑部的分工和职责,加强《戏剧艺术》《当代舞蹈艺术研究》《艺术管理》学术话语权建设。举办表演教育国际论坛、戏剧谷国际论坛、浦江电影论坛、新文科舞美研讨等学术会议,积极发出上戏声音。启动图书馆馆藏特色和珍品文献数字化保护工作,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文献支持。

  打造各类文艺作品。全力做好庆祝建党百年文艺创作和演出工作,打造《前哨》《师之道》《国士》《黄河》等献礼剧目。拉开“上戏艺术季”帷幕,推出西藏班《哈姆雷特》等话剧作品10部,音乐剧2部,戏曲4部,舞蹈2部,设计展3个,短片展映1场,主持专场1场,掀起建党百年庆祝高潮。组织戏曲程式化创新、舞蹈新剧目汇报等节目汇演。认真总结七年大师剧创作经验。积极申报每年一次的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项目,做好已立项项目的结项工作。组织参加“桃李杯”等国内外舞蹈赛事。继续实施校级剧本创作孵化项目。重点加强历年创作成果版权保护工作,明确版权归属。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线展现艺术创作多样风采。

  适应国际交流新常态。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举办第十四届亚太戏剧院校联盟学生戏剧节暨校长论坛;与国际剧协合作,举办线上“2021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之“戏剧教育高峰论坛”,积极开展远程国际交流活动。

  (四)强化人财物支持,全方位保障事业发展。

加强人才政策落实和保障。落实上海高等教育人才揽蓄行动方案,精准引进若干领军人才和骨干人才,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继续柔性引进一线艺术家和学科领域高精尖专家,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师资队伍力量,试点开展电影学科PT计划。加强对首批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绩效考核和过程管理,发挥好团队对梯队完善、学科攻坚的积极作用。规范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强化人才称号获得者岗位管理,开展教育评价大讨论,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科学制定教师工作量。持续实施各类培养项目,提升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积极用好上级政策,深化绩效工资结构改革,提高教师收入水平。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积极筹集办学资金,多渠道保障学校发展经费需求。着力改善校区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华山路校区基础设施大修、机械停车库建设等大型项目,完成华山路校区琴房、黑匣子和莲花路校区的学生宿舍、专家公寓等局部修缮,让校园生活更加便利,师生体验更加舒适。在虹桥路校区基础上,逐步建成华山路、莲花路、昌林路校区党建服务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以党建引领教师发展的模式,搭建四校区教职工办公教研交流平台。积极建设符合四个校区定位的戏曲、戏剧、电影与创意、舞蹈艺术文献中心,精准服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着力完善智能校园门禁系统,让多校区运行更加便捷。建立统一视频监控指挥中心,构建“全域覆盖、全面监控、全天可控、全程可溯”的校园公共安全防范体系。

做好信息化支撑。实施四校区网络联通和优化,实现四校区网络高速互联。建设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办事“一网通办”。打通各部门数据需求,建设统一核心数据库,提升数据服务和分析能力。积极推进四校区视频会议、校园运行展示中心、新型多功能智慧教室等建设,强化内部治理和教育教学信息化支撑保障。

(五)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有利发展格局。

优化内部治理生态。加强研究生招生、创作演出、合作办学等领域制度完善,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内部治理,加强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提升议事决策规范化和科学化。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推动二级单位内控建设。加强校办企业党组织引领下的规范化管理。继续规范行使学术组织职能,发挥教代会和群众组织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更好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营造良好的内部治理生态。

提升社会合作实效。探索服务社会和发展事业相统一的社会合作模式。深化与静安、闵行等区域政府在文化品牌、文艺创作、群众文化、基础教育等领域合作,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拓宽学校事业发展空间。继续深化与国家大剧院、国家京剧院等国家和市级文艺院团、文化机构的产教融合,拓宽艺术人才培养路径。加快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品牌影响力,规范无形资产使用,实现互利共赢局面。继续用好国际剧协等国际平台,提升学校在高等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助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更大程度发挥教育发展基金会作用,汇聚各方力量,提供发展支持。

各位代表!

新时代新征程,召唤着高等艺术教育的新作为新气象,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有更新的视野、更高的水平、更有力的担当。让我们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坚守教育初心,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当好高等艺术教育的排头兵,培养更多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优秀艺术人才,不断接近一流艺术院校目标,用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