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活动现场
图为与会代表合影
9月27日上午,表演系在佛西楼老干部活动室举办了老教师返校欢聚重阳的活动。此次活动时隔三年,又一次继承了优良传统,一方面重阳节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对老教师为上戏辛勤工作的肯定,和对他们宝贵经验的重视。党委副书记胡敏出席活动并讲话,表演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何雁,表演系支部副书记王学明,表演系部分师生和退休老教师二十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王学明主持。大家欢聚一堂,追忆往昔,放眼未来,其乐融融。
此次活动中,老教师们精神抖擞、面貌昂扬。重回学校,难掩喜悦之情,与故交们握手拥抱,互相问候。出席的老教师最高年龄高达93岁,从浦东赶来,令在场的师学生分外敬重和感激。作为几乎是建校时期进入学校学习、教书,把一生贡献给了学校的这一批表演系老前辈,他们汲取到了知识,又将其精华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戏人。他们三十年前的学生,正是如今表演系优秀的教学团队。在场的任职教师,对于自己的恩师,都表达了深厚的感激之情。
党委副书记胡敏在讲话中说,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是老人节,是我们以情感为纽带欢聚的日子,表演系举办这个活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尊师重教的人文精神。她笑称此次重阳节聚会是“回娘家”,做到了老同志们“精神”过节,是上戏大家庭的一大乐事,并诚挚地祝愿了老前辈们健康长寿,一同见证不断发展中的上戏。
表演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何雁汇报了表演系的状况,计划加强学生对人文、对真理和规律、对理论知识的尊重和学习;2015级、2016级启动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对于选课的课程和请假的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管理;进剧场,提升台词基本功,跨系学习,熟悉舞台等。在老师和学生间,都营造好的学术氛围。之后,给老教师们送上了表演系书籍和重阳长寿糕,13级蒙古班的学生代表为表敬意和祝福,身着民族服饰,为在场的老前辈们演唱了蒙古歌曲《额吉》(母亲)和蒙古长调,获得了一致好评。
86岁的老教授陈明正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1950年来到学校的,六十多年来与上戏血脉相承。在他学习的五十年代,上戏有三个优良传统,一是对中国戏曲的吸收机会多,有机会看到梅兰芳、周信芳等大师的作品,深受影响;二是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扎实研究,54年到57年间就有三个苏联专家在学校任表导演课,学术氛围浓厚;三是对中国话剧艺术传统的吸收,有朱端钧等代表的优秀话剧艺术家引导。他给予青年学生们期望和忠告,不要被如今时代的花花绿绿所吸引和诱惑,扎实于现实主义,扎根于哲学,抓到主要的东西,知道什么是美和生活,才能明白人性和艺术。
最后,几代上戏表演系的老师在佛西楼前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祝福这些老师们长寿安康,也祝愿上戏表演系的精神代代传承、卓越启程。
(文:学生记者 陈先明 图:佳奇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