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滑稽戏《亲亲保卫战》剧本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09浏览次数:190

        6月6日上午9:00至下午13:00,现代滑稽戏《亲亲保卫战》剧本研讨会于上海戏剧学院佛西楼会议室召开。
        本次剧本研讨会由苏州市文广新局、上戏编剧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春宏,原苏州市文联书记、主席成从武,著名剧作家陆伦章,滑稽剧团副团长林琳,张�,团长助理李祥等出席研讨会。会议由陆军教授主持。我校伊天夫教授、张福海教授、孙祖平教授、姚扣根教授、沈炜元教授、客座教授赵化南、青年剧作家牛文佳以及博士后翟月琴,博士生林琳、臧保云、吴韩娴、陈文梓、周南、顾飞、王林彤等分别进行发言,与会者还有二十多名编剧学、戏剧学专业的硕士生,因时间关系他们分别递交了书面发言。
        徐春宏副局长十分感谢上戏编剧学研究中心对现代滑稽戏《亲亲保卫战》的高度重视,他简要介绍了该剧的故事背景与创作意图,希望在此次座谈会中广泛汲取宝贵意见,并通过二度创作将《亲亲保卫战》打造成苏州市滑稽剧团的一个品牌剧目。
      《亲亲保卫战》以现代大学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穷苦大学生陈凯大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通过陈凯母亲、富家女同学及其父亲错综的人物关系,批判了当今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淡薄的享乐主义精神,拷问了现代人精神根基缺失的主题。与会师生纷纷对陆伦章老师的新作《亲亲保卫战》表示赞赏,认为该剧结构老到,人物生动,语言幽默,唱词精妙,戏剧性强,同时又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孙祖平教授结合编剧学理论指出,该剧尚缺乏凸显性的强调动作和意图性的指向动作,建议舍去较为老套的人物夫妻关系设置。赵化南先生在充分肯定该剧立意与语言的同时,针对故事结构指出剧中的高潮戏还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建议将冲突推向极致。张福海教授从现代人的精神层面出发,强调了努力开掘该剧精神资源的重要意义。姚扣根教授建议吴阿姨这个人物的塑造还可有更丰富的表达。沈炜元教授指出陈凯作为主要人物,其内心情感的复杂性应该有更深入的开掘,伊天夫教授从文本细读角度指出多处细节可以更加“接地气”。青年剧作家牛文佳则以当今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建议对男主角陈凯的定位重新设定。与会的同学们也纷纷对该剧提出了诸多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研讨会在热烈的氛围中一口气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会议最后,陆军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说:在上戏展开的一切艺术活动,都应该转化为教学资源。《亲亲保卫战》虽然不是著名剧作家陆伦章最好的一部作品,但肯定是一个最好的编剧学教学案例,它让大家展开了这么多的想象,讨论了那么多的话题,相信今天与会的同学们都有收获。陆军教授进而对剧作修改提出建议,认为剧本是否可以从父母的视角切入。比如,在学校周围,聚集着一个松散的“家长团”,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偷窥、打问、关注儿女的学习与生活,希望24小时掌控孩子们的动态,进而试图以各种方式干涉、影响、左右儿女的一切,由此引起儿女们的抵触、反抗、冲撞。这样的好处在于,既有别于常见的以大学生为主角的校园题材戏剧的处理方法,又能让顾芗与张克勤两位优秀的滑稽戏表演艺术家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样的情节设置,既具备滑稽戏的情节内核,也深刻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长对社会缺乏信心,对教育缺乏信心,也对自己的子女缺乏信心。最后,陆军教授将会议主要成果概括为18条意见,分别是:第一,主人公陈凯的形象定位更清晰一些;第二,人物意图性指向的动作更明朗一些;第三,人物关系的设置更有时代性一些;第四,对剧本所蕴含的精神资源的开发更有力一些;第五,母亲对儿子的干预更丰富一些;第六,吴阿姨的职业特点和表达更鲜明一些;第七,高潮戏人物的动因更准确一些;第八,对人物重要动作的情绪反应更精准一些;第九,细节、情节、冲突的安排更有逻辑性一些;第十,陈凯这个人物形象设置更有时代特点一些;第十一,对爱情、亲情、友情描写更有情怀一些;第十二,核心情节的生活依据更考究一些;第十三,歌队的设置更有机一些;第十四,校园生活的质感更浓烈一些;第十五,矛盾冲突更聚焦一些;第十六,叙事视角更巧妙一些;第十七,场与场之间的转换更自然一些;第十八,场景的构筑更妥贴一些。陆军教授说,所有这些意见,仅供剧作家参考。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舞台上看到一部全新的《亲亲保卫战》,而我们在座的老师与同学,将成为这个戏的忠实粉丝,你们不管在哪里演出,我们都会来捧场。陆军教授的发言引来了师生与来宾们的热烈掌声。
        下午13:00,剧本研讨会圆满结束。工作午餐以后,苏州市文广新局徐局长一行又与陆军教授、青年剧作家牛文佳等,就该剧的进一步修改作仔细磋商与认真部署。(文:古韵 编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