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下午16:00,上海戏剧学院访瑞演出团第二场演出在当地观众的殷殷期待中再次于斯德哥尔摩大学AULA MAGNA 演讲厅拉开帷幕。
第二场剧目内容主要有:京剧《盗王坟》(江世雄)、《拾玉镯》(王凯、炼雯晴)、二胡独奏《葡萄熟了》(石鸣)、古筝独奏《雪山春晓》(伍洋、何群)、琵琶独奏《飞花点翠》(张亮)、民乐合奏《紫竹调》、《夜深沉》(何群、伍洋、石鸣、张亮)、独舞《国风》(宋雨)等。
此场演出与首场演出略有不同,观众中瑞典人占绝大多数。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获得了到场观众的热烈欢迎,每到精彩之处,观众都热烈鼓掌,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出结束后,观众热情地拥到前台,争相与演员合影,有的散场后,还长久驻足在剧场内,热烈讨论着刚才的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系GUNNEL NORNHOLM女士说:“上海戏剧学院演出团的表演,让我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中国传统优秀剧目和音乐,真是一次难得的享受。”瑞典观众JONAS OLOFSSONXI先生说:“通过你们的演出,一定会增进中瑞两国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你们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将了解到欧洲大学的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等,将为中瑞两国人民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部演出结束之后,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邀请全体访瑞演出团成员在梅拉伦湖边一瑞典餐厅内参加庆祝晚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大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也专程赶到现场祝贺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他感谢上戏团队的辛苦和付出。窦参赞还希望上戏能带来更多高质量的剧目,驻瑞使领馆将积极为上戏创造更多的来访机会,让更多的瑞典乃至北欧其他国家观众欣赏到精湛、精美的中国艺术。同时,窦春祥参赞也期盼未来能为上戏优秀教师和学生旅欧访学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宾主双方共话乡音,共叙乡情,情之所至,访问团团长王立军、成员王凯、炼雯晴用《红灯记》、《贵妃醉酒》、《锁麟囊》等京剧名段表达对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和驻瑞使馆教育处领导的感谢。
后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AULA MAGNA演讲厅是非专业演出剧场,为使演出效果得到较好的呈现,自访瑞演出团11月7日到达斯德哥尔摩后,全体成员就立刻投入到场地熟悉、协调定位、灯光布置、带妆彩排等程序,非常辛苦,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齐心协力把精致美妙的剧目展示给到场的瑞典观众,团员们高质量的演出表现,令到场观众难忘,他们常常于每场演出结束后,长时间地喝彩致意,谢幕之后,还有热心观众聚拢到舞台前,请演员签名或合影留念,或询问有关乐器的使用和表现手法,有些观众通过翻译与演员探讨中瑞戏剧文化。一位到场华裔很激动的说,“在国外很少有机会欣赏到来自祖国的京剧演出,观看来自家乡的演出感到异常兴奋……”
上海戏剧学院团队赴瑞演出,缘何如此受欢迎?国粹艺术、民族音乐本身固然魅力四射,但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的大力支持、在瑞华裔和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上海戏剧学院训练有素的演出队伍、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等,无疑都是决定演出最终取得极大成功的关键因素。此外,赴瑞演出前,访问团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中英双语宣传节目单、海报以及有英文字幕的台词和剧情介绍等一一俱全,演出团悉心遴选京剧经典唱段,精心编排节目顺序,力求演出引人入胜。更为难得的是,为了适应瑞典观众的欣赏需求,演出团还将京剧与现代流行乐巧妙结合,由访问团成员,演员江志雄老师着京剧脸谱表现迈克·杰克逊的舞蹈,惊艳舞台,燃爆现场,有力地展示了我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才多艺的技能。另外,演出团还把表演节奏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较为冗长的过门儿缩短,使戏剧节奏更加紧凑。当斯德哥尔摩观众深深地陶醉在精致曼妙的中国国粹艺术中时,上戏团队倍感欣慰。带队团长、戏曲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立军说:“上海戏剧学院此番赴瑞演出不仅仅是传承国粹艺术,展示华夏神韵,汇聚中瑞友谊,积极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品牌,探索瑞典演出市场,同时还担负着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使命。”
访问团成员、演员、大四学生宋雨同学的话可能代表了全体访问团成员的心声,他说道:“感谢母校能够在即将毕业之际,让我参加此次赴瑞演出,在异国他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我感到非常幸运,同时又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非常荣幸能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艺术奉献的力量,也让我学会付出和感恩,在文化传播和交融的路上,作为一名艺术人,我将永不停歇!(文、图:师震 编辑:榕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