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史上,余派与言派是发源于谭派最主要的两大流派,追随者甚众,但能真正做到兼擅两派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1942年言菊朋大师去世后,言派艺术日渐式微,少楼先生便成为京剧舞台上言派艺术正统的表现者与传承人。新中国成立后,她曾入上海新华京剧团。1957年,她与言少朋先生一起加盟青岛京剧团。这期间她恢复上演了许多言派本门剧目,使得言派艺术再度回到观众的视野。
1962年,少楼先生正式受聘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任教,为京剧后继人才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著名的戏曲教育家。她在教学中严守法度,一丝不苟,从一出戏的整体风格,到一字一句的琢磨修正,都使学生获益良多。戏校历届学生,如李永德、王思及、章晓申等都曾得到她的亲自传授。1964年全国现代戏观摩汇演中,她与少朋先生亲自创编,并携戏校学生演出现代京剧《柜台》,广受好评。少楼先生的哲嗣言兴朋,也在她的培养下成为言派第二代传承人。
上世纪80年代末,少楼先生赴美定居,依旧在完成京剧艺术的传承工作,许多身居海外的京剧从业者、爱好者,都以能向她请教、问艺为幸,言派、余派艺术的精髓在大洋彼岸得到传扬。
少楼先生一生为京剧事业呕心沥血,留下了大量言派、余派的声响、录像资料,还曾为自己的《长亭会·文昭关》录音进行配像工作,这些宝贵的艺术遗产体现着她的艺术才华,饱含着她的艺术热情,足以垂范后世。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2014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