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剧场戏剧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19浏览次数:370

国际小剧场戏剧学术研讨会作为“第七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的一个组成部分,共分为两场。分别于1014日、1018日上午在上戏剧院二楼会议室召开。我校宫宝荣副院长参加了全程研讨。

第一场研讨会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我校吴保和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邱佳岭、南京晓庄学院的丁柳、中北大学的王明端、中国传媒大学的鲁肖荷等老师分别进行学术演讲。其中,邱佳岭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挪威女剧作家鲁维德的戏剧思想;丁柳老师针对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去文本化倾向等相关问题发表了研究心得;王明端老师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小剧场“柜式空间”的问题;鲁肖荷老师以“蓬蒿剧场”、北剧场等小剧场的兴衰为例谈了自己对文化产业影响下小剧场戏剧的观察。

经过短暂的茶歇,进入第二阶段的研讨,会议由邱佳岭老师主持。首先,承接上一阶段研讨,与会学者与同学针对小剧场戏剧的文学性、商业性与艺术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就“戏剧产业化”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对商业化戏剧与戏剧的商业性做了区分。其次,南京晓庄学院的王雪芹老师以南国社、左翼戏剧、定县农民剧为例谈及我国现代“先锋戏剧”探索中的剧本创作演变问题。最后进行学术演讲的是我校木偶专业的王晓鑫老师。她以林兆华导演的实验戏剧《罗慕罗斯大帝》为例,讨论了世纪之交的表演者“被操纵”现象,认为傀儡表演者不仅是一种活跃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实验话剧中的现象,也有可能是未来表演者变革的前奏。

第三阶段研讨以“本届小剧场展演剧目观感”为话题。除了前两阶段的与会人员外,还邀请了日前已上演过的《72个移民》、《海底两万里》和《高加索灰阑记》三个剧目的导演、编剧、演员等剧团主创人员参加。此阶段研讨由胡开奇教授主持,他针对这三个剧目谈了自己的观剧感想。胡开奇教授认为这些演出无论是对经典故事的改编还是对当下问题的阐释都非常精彩。这些剧目的主题都是在努力表达对“人类”问题的思考,强调“humanhuman and human” 随后,三个剧团的主创人员就自己上演的剧目与大家展开交流。墨西哥国立戏剧学院希纳埃剧团阐明了《72个移民》的主题等问题,还谈了此次演出对剧团表演者、创作者的意义,并热情地表述了“All the time is the first time ”的创作态度。意大利波特拉克剧团代表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谈了《海底两万里》这部戏如何将梦幻的海底世界呈现出来等问题,表达了他们对新艺术语言探索的努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愚人剧团代表则向大家仔细介绍了《高加索灰阑记》这个剧目的改编与排演过程。此外,与会学者也与剧团主创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观感交流。如吴保和教授针对戏剧《海底两万里》演出中对原著人物形象的改编以及演出结尾的喜剧化设计意义等问题与主创人员进行了精彩对话。

1018日举行的第二场研讨会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关于小剧场戏剧方面的学术演讲,由我校汤逸佩教授主持。此阶段研讨分为学者专场和研究生专场。

学者专场不仅有来自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谷海慧老师、浙江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曹南山老师,还有来自日本的孙雪芳女士。谷海慧老师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小剧场的当代特征,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小剧场的投资。曹南山老师从斯特林堡的晚年剧作对象征主义戏剧的影响及其剧作观等方面谈了自己对斯特林堡理论学习的心得体验。孙雪芳女士则从日本和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谈及中日戏剧方面的联系,并进一步介绍了日本戏剧的发生、日本小剧场现象的演变等问题。汤逸佩教授借此重申了小剧场的界定问题,并强调具有实验性的小剧场戏剧在当代戏剧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指出小剧场不是剧本概念而是演出概念,完整意义上的戏剧观的实现要在剧场中才能实现。

在研究生专场进行学术演讲的既有南京大学戏剧戏曲学系的沈国明、台湾辅仁大学跨文化研究所的陈俐如等博士研究生,也有北京语言大学的杨戈、上海戏剧学院的杨光、中国戏曲学院的阎晓丹以及伊朗阿巴斯港霍尔木兹甘大学的Majid Sarnayzadeh等硕士研究生。他们从不同角度地畅谈了对当下小剧场发展问题的思考,其中不乏新颖而精彩的见解。

第二阶段研讨主要针对本届小剧场展演剧目进行讨论,在胡开奇教授的主持下,与会学者与剧团主创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观感交流。研讨中吴保和教授对墨西哥住民剧团《灰色汽车》演出方式的评价引起了一场关于“什么是剧场表演”的激烈讨论。此外与会学者还就德国福克旺根艺术大学演出的《四川好人》、英国足迹剧团演出的《罗丹的情人》等剧目与剧团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动。

临近结束,宫宝荣副院长对参与本届国际小剧场学术研讨会的学者、同学以及剧团人员表示感谢并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指出与历届研讨会相比,在戏剧展演过程中探讨相关学术问题是本次学术会议最具创新之处。

小剧场在发展,对小剧场的认识也在发展。本届研讨会学术氛围浓烈,来自各院校的学者不仅对小剧场戏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前沿的探讨,还与剧团主创人员进行思想交流,切实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信此届学术研讨不仅为本届国际小剧场展演增光添彩,还将进一步丰富小剧场戏剧的理论研究、繁荣小剧场戏剧的舞台实践,也必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戏剧文化交流与合作。(文:2013级硕士研究生 艾莎莎  图:佳奇  编辑:榕树)

 

图为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