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迈向欧丁剧院"落下帷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27浏览次数:68

        由上海戏剧学院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筹办的2013年“大师实践与理论”引进项目“迈向欧丁剧院”大师班于5月22日圆满结束。此次大师班为期十五天,包括欧丁剧院创始人尤金尼奥•巴尔巴的演讲和"在行动中思考"训练展示,电影《征服差异》的展映,尼古拉•沙瓦莱斯教授的专题讲座,欧丁剧院杰出演员塔格•拉尔森、简•福斯列夫、萝伯塔•卡拉里的表演工作坊,以及五场演出展示以及观摩欧丁剧院参加乌镇戏剧节的演出剧目《鲸鱼的骨骸内》。此次大师班表演工作坊分为全国班和表演本科班,5月22日举行了座谈会和结业典礼。

        在座谈会上,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负责人何雁副教授向大家提出了希望。此次全国班的大部分学员都是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表演老师,是希望通过培训老师能将优秀的戏剧理念散播辐射至全国。要求各位老师能将课堂的神圣感带回自己的学校,要努力营造宁静、整洁的训练环境,维护艺术殿堂的圣洁以。各位学员要像萝伯塔老师在工作坊最后一次课说的那样,在此次学习之后,将所学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理念和训练方法,让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尤金尼奥•巴尔巴的助手皮兰吉罗•庞巴感谢了戏剧学院的邀请,并且期待欧丁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能有更多的合作。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形体教研室主任李莉感叹萝伯塔老师对于戏剧的钻研和执著,以及形体,声音,语言的臻于完美。

        所有学员都在此次的大师班中获得了极大的启发。中国传媒大学表演老师、电影导演韩越被萝伯塔老师的精湛的表演深深打动。她说,一个好的演员需要让电影导演有冲动去拍他(她),演员要能浑身有戏,从不同角度都有故事和信息。演员要有快速调动控制自己身体及心理的能力,在镜头前表演要准确。这几天的训练让她看到萝伯塔老师对于身体的驾驭及表演的精准,以及如此的努力,很受触动。她到了这儿,就如到了加油站,充满了能量。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校友、长江商学院硕士毕业的曹培皙同学,在离开戏剧行业二十多年后第一次回归戏剧。此次欧丁剧院的训练让她感受到从形体行动的角度去冲击台词,可以发掘台词更多的潜在意义,她感叹欧丁剧院老师在想象力、肢体及语言的表现力和精准度的训练,这些将对于她的经商事业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在课堂中第一次可以放下手机,与外界的繁忙事物隔离,心里纯净,单纯地去接受新的事物,是一次非常美好的体验。

        贵州大学艺术系的表演老师马玲对于萝伯塔老师所说的戏剧核心的四个词印象深刻:“眼睛,行动,继续,来。”她总结这几天的工作坊让她学习如何区别生活中的习惯性动作及表演中的行动,避免生活与表演混淆。并且愿意坚持不懈地去探索更多的戏剧可能性。

        吉林动画学院的表演教师赵晓晨感受这几天的课把他的心智,身体都打开了,同时激发了极大的创作灵感。他被萝伯塔老师用生命在演戏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他总结:“她把天性藏在肌肉里,把信念埋在眼睛里,把力量储在后背里,把声音吹在空气里,把感觉融到细节里,把思想捏在道具里,把表演射进人心里,把执着洒在年华里。”

        湖南大学表演系的老师陈功谈起了申请大师班的经历。当时他征求何雁及范益松老师对于这次大师班的想法,两位老师都说一定要来,因为会是改变一生观念的经历,必将改变教学及传播给学生的理念。萝伯塔老师将动作,行动,及行为加以明确区分让他茅塞顿开。行动是有目的性的行为。他寄语本科班的学员要“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并且一定要坚持。

        同济大学的形体老师魏亮对于这几天的训练最直观的感受是“头疼”,因为产生了很多的疑惑和思考。如何构建自己教育的理念系统,即兴练习及程式训练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建立符合中国文化以及学生个体特性的训练方式,人为什么活着,我们的心需要什么,是坚持还是被同化,这都是她所困惑并会继续探索的。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表演教师黄宾感受工作坊的训练打破了常规的思维,身心合一,真正做到能够跟着自己身体的感觉去反应。他对于这次大师班的课堂要求,如上课前擦地的仪式,教室不许打手机发信息,营造整洁、宁静的训练环境非常有感触。他说学生从微博上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学员训练前擦地板的照片,都很受感动。他想把这种好的习惯带回自己的学校,让自己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艺术课堂的神圣。

        毕业于美国埃默理大学戏剧及电影专业的学生陈文聪分享了他的很多疑问和困惑。如何平衡戏剧和生活?为什么要做戏剧?要做什么样的戏剧?要什么样的生活?死后希望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关于艺术创造与真实生活的关联,他分享了关于彼得布鲁克的一件小事。布鲁克为了一位在排练阶段出车祸而无法发声的年轻演员,推迟演出日期并且换了几位主演。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位演员什么时候能够恢复声音,但布鲁克对于该演员的信任和激励,让他迅速康复,从而拯救了他的艺术生命。他也钦叹欧丁剧院的演员知识层面如此丰富,触类旁通,从绘画,雕塑,音乐,诗歌,力学等等吸取营养,保持心中创作的火焰。

        浙江传媒学院的表演教师于亚东分享他在目前教学中的困惑和瓶颈。许多学生并不喜欢艺术,表演怎么教?学生如何学习?他在思考着。他参加大师班之前,自己觉得自己心中对于戏剧的热情越来越少,因此,来大师班就是为了重新点燃那将熄灭的火焰。被那些欧丁剧院杰出艺术家和教育家的执著所打动,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广西艺术学院的表演教师孟晶分享了三个主题——“沟通,执著,更好”。欧丁剧院启发了她如何用语言和肢体去沟通,如何跨文化和跨地域的沟通。她也被大师班的同学陈功所打动,“要坚持,用智慧”,陈功如何克服各种困难考取大学,执着地坚守着艺术教育。欧丁剧院的老师们不断地追求,这将对她有非常大的激励。 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媒体专业的旁听同学佟童将欧丁剧院的训练总结为演员的多功能性,演员要怎样打破身体的极限去延展,寻找新的表演模式,去给予观众惊喜。她也很赞叹演员的执著和激情。

        毕业于挪威贝尔根大学教育戏剧专业的Emma非常感叹萝伯塔老师只用很少的语言,使用行动来授课的这种方式,这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交流,身体力行地展现出什么是"在行动思考"这一命题。她感受此次大师班不是来寻找答案的,是学会一种方法,是如何激发灵感的经历。她也愿意在今后为企业培训中,尝试用肢体表达。让学生他们不去做动作,而是去做有目的的行动。

        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后曲媛媛的研究方向是中国的独立戏剧。她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很多独立戏剧者在试验不同西方流派的表演方式,也希望全国的戏剧学院的教育能够更加开放,在遵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引进国际上多样的表演流派充实到教学中。她说学习表演也需要学习哲学,戏剧评论,脑科学,身体社会学等等,这样才能打破自己思想上的禁锢。

        此次的大师班让所有的同学都获得了很多灵感和启发,大家都非常感谢何雁副教授在筹划"迈向欧丁剧院"活动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为上海戏剧学院和全国各个戏剧院校带来这么好的机会去近距离接受与众不同的表演理念。大家也感谢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的付出,为大家组织了一次难忘的身心之旅。(文、图:表演系  编辑:榕树)

图为何雁老师与学员交流互动

图为学员们抒发感想

图为结业证书颁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