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地相信未来”――韩生院长在2012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6-21浏览次数:2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和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上海戏剧学院2012届毕业生相聚在此,共同参与人生历程中的重要典礼。共有2012届全日制本科生共519名,如期毕业472人,占本届学生的90.94%,取得学士学位466名,占89.78%;毕业研究生120 名,其中文学硕士70名、MFA 43名、文学博士 7名等出席今天的毕业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戏的全体教职员工,向经过奋斗和拼搏如期毕业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老师和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同学的家长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昨天晚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看了同学们自己编排的《花开的日子》2012届毕业晚会,我看到许多同学流下了热泪。我和各位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心情既是感动,也是复杂的。坐在观众席中,但我的心态绝不是一个观众。我们深深地感到,与同学们的所思所感、所面临的一切息息相关。
同学们毕业了,但我从一个学院领导和老师的角度却感到,一个人其实永无毕业的一天。我想,这种感受很快也会成为同学们的体会。昨天晚上我离开学院时是半夜12点钟,但学生工作部的办公室还依然灯火通明,为了今天这个会让同学们终身记忆的典礼,学院的教师干部和职工其实也都在准备着接受工作的考试。毕业只是人生的节点,人生的课题却需要用一生去书写和践行。
我刚刚就任院领导第一次作毕业典礼讲话时曾想,如果有几年任期,毕业典礼讲话会不会大同小异。但实际面对时,就真正感到,虽有共性,但每届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曾经说到:毕业讲话就是一篇命题作文,向各位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我们自己。这是一篇真正的集体写作,包含着学院各部门、院系的干部、教师老师的智慧和辛劳。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同学们共同度过的校园生活。
2012届的同学们经历了不平凡的大学岁月。你们用执着和追求实现青春的梦想,用学习和实践体验成长的快乐。你们在上海世博开闭幕式、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德国�克旺戏剧节、洛桑舞蹈比赛、北京国家大剧院等演绎精彩;在世界木偶大会展演、洛桑、首尔、桃李杯、京昆赛等国内外大赛上摘金夺银;在美国、新西兰、瑞士、瑞典、荷兰、挪威以及台北、香港、澳门等专业院校学生交流中展现才智;你们作为世博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服务西部志愿者挥洒汗水实现青春价值。
2012届的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为学院和你们自己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记录,只列举一些作品的名字: 08音乐剧班出演《瞬间不是永远》荣获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国戏剧优秀剧目奖;表演系姜瑞佳荣获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戏曲学院付佳、表演系姜瑞佳获得上海市文艺人才奖;表演系内蒙班卓拉荣获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舞蹈《柴可夫斯基狂想曲》荣获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金奖;舞蹈诗《四季》荣获第九届桃李杯芭蕾金奖;舞蹈《龙飞凤舞》荣获第七届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金奖;舞蹈《一抹红》荣获华东六省一市舞蹈比赛表演金奖。纪录片《我是蔡国强》入围2012“第九届全球华语大学生影像奖”;舞美系葛永芳获全球华人设计比赛未来设计师大奖;创意学院08级学生联手打造“遇见未来——毕业生作品展”;电视学院08级编导班集体创作纪录片《农民达芬奇》获2011澳门国际电影节“国际大学生短片大赛”最佳纪录片奖;电视学院马聪荣获2010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银奖;戏文系饶俊出版长篇小说《守望冬天》、庞鸿出版小说集《刘大凡和他的同学们》;表演系08级学生参演学院与法国黑橡树剧院合作排演话剧《西厢记》,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内蒙班成功演出学院根据纪实文学原创的话剧《国家的孩子子》等。
2012届同学还涌现了一系列先进事迹,如表演系李锦飞、王靖见义勇为及时救助受伤警察,荣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戏文系苏杭、舞美系陈婉妮积极参军入伍成为“世博女兵”,两人先后荣获上海世博荣誉集体贡献奖、上海世博安保中队集体三等功、武警上海总队优秀团员等称号。王彦霖、王俊东救助突发脑溢血的同学;戏文系黄良豪同学在地铁站勇敢面对持刀行窃的小偷伸张了正义;戏曲学院魏聪在毕业之际主动申请志愿服务西部等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2012届的同学们书写的光荣记录已经成为学院的历史和荣誉。为此我提议,请同学们为自己而鼓掌!
大学不仅仅有骄傲,也有着许多的遗憾,正如昨天同学们在毕业晚会演出大学四年中“最骄傲的事”、“最遗憾的事”。两个同学的感言耐人寻味:一个同学说,最骄傲的是没有逃过一节课;另一位同学说,最遗憾的是没有逃过一节课。
其实人生也正是如此,永远都在到达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来实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理想中的大学也永远在理想中。
前不久,我听复旦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王德峰讲到佛学经典《金刚经》中的一段话:“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这句话很辨证,如果引申到大学也可以解读为,如来说大学,并非大学,所以是大学。大学的概念,既是理想之中的,又是现实之中的,二者既是同一的,又是不同的。上戏也是如此,远看和近看是不同的。远看,是理想中的上戏,是一个承担国家文化发展使命责任的,具有历史声誉和学术地位的艺术大学;近看,走进上戏,会发现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失望的地方。但上戏终归还是上戏。我们承接着历史赋予的声誉地位,国家交付的使命责任,社会寄予的期望要求,虽面临诸多困惑与难题,但只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在同学们即将毕业之际,我们深深地知道,同学们将面临着的全新的生活。昨天晚会结束后,学院一位领导问我,你一定感到同学们很可爱吧。我说,我也感到一种沉重。因为,许多同学们将面对未知的未来。
迷茫似乎是必然面对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信心。同学们的演出中的一段话令我们鼓舞:“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在此,我不仅仅是要鼓励大家。我们必须有面对社会现实的思想准备、方案措施,从而具有真正的能力和勇气。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中,我们学院的几百个毕业生应具有怎样的独特优势、路径和策略,这是学院和每个学生面临的共同课题。
在同学们即将走出校门之际,作为校领导和老师,我们总觉得帮助同学们做的准备还远远不够,因为和以往的大学教育不同,今天同学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学院和老师们面临问题。这里面有自身能力水平以及条件的局限问题,也有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着弊端亟待改革的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身努力,而这个努力又是要符合发展规律和方向正确的。
我们对同学们最大的担心主要还不在于专业技能方面,这些问题只要有一定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不是难事,况且处于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时代。只要保持勤勉不难做到。刚才詹新老师说道:从你找工作到工作找你,你就成功了。这的确是学院历届成功的毕业生的基本路径。我们的一个校友叫罗平,他的代表作是九寨天堂。太多的项目找上门来使他应接不暇。他说,今年有一个项目没有谈成反而令他感到很高兴,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专业技能方面并不需要特别担心。
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家园的营造。这一点是80后和90后面临的特殊问题,因为被过早地推上了人生竞争的舞台。你们的父辈怕你们失败,大都秉承或被迫采取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英语从幼儿园开始”的工具性的教育理念,学校也主要是应试教育导向,现在面临种种困境、社会残酷竞争。复旦哲学教授说:资本压榨的残酷性,别看所谓的白领身着西服领带,但他们的苦,我们全知道。他们刚刚进入30岁,心态就已经老了,社会上称之为“初老症”,很年轻就想早点退休。现在 80后正在补课,补人文修养的课,补人的成长的课,需要补充滋养心灵的力量。
上海失业人口的1/3是80后,许多人们没有能力再树立生命的理想了。他们往前看是茫然得很。这个老教授说:我这个年龄往前看可以是茫然的,因为只剩下回忆了。他们应该有很多东西好看,但看不到。
这些问题都将在80后、90后生命奋斗中加以解决。要承认,如毛泽东所说——世界归根到底是他们的。希望在他们身上。
他们的痛苦在根本上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动力。
我觉得这个哲学教授的这段话应该送给同学们。
我在构思这个毕业典礼讲话时征求了院领导和几位老师的意见,应该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几位教师的话各有不同,但基本都集中在几个主题词:保持梦想,集中注意,自由表达,公共道德、社会公正。
胡相城老师说,其实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保持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断寻找新的人生目标,保持改进社会的热情。保持梦想是人生的意义和动力。这一点,胡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对北大毕业生说过的类似的话,几乎可以直接用到今天的现实:“走向堕落的危险来自: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一面要保持我们求知识的欲望,一面要保持我们对人生的追求。第一个方子只有一句话:“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集中注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核心概念就是注意力。人生就是注意力焦点的切换,电影是后期的切换,舞台是当场的切换。表演是导引术,也是对社会的导引。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同学们就更需要保持定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焦点之上。
第三,自由表达。这对艺术家就更加重要了。这里需要你具有真正的独立见解。我们承接过一个项目,甲方的老板不断提出要求,而我们的一个专家就随之不断改变自己的观点,最后终于被这个老板炒掉,因为他由此轻视和怀疑这个专家是否有能力。
第四,基本道德。我们的一位特聘教授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电视剧组有我们的一个校友,有一定名气。在剧组里摆明星架子,因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而拒拍。制片人为了保证进度和不浪费经费只好委曲求全。后来,拍摄基地场景的一面墙倒下,道具工人被埋在里面。剧组人员都去救人,这个演员说了一句:今天拍不成了。然后就坐上自己的房车离去。剧组人说停机就揍他。他在拍完后悄悄逃走。这位教授说,因为是校友我特别感到难为情。这个所谓的明星在基本道德和价值观上缺失,使他成不了艺术大家,更应使我们对功利主义的专业教育思想保持警醒。
第五,社会公正。表演系有一位教授在国际会议上曾说过一句话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说:“假如全世界都在卖假货,你是否能坚持买真货?”我院的一位政协委员教授希望告诉同学们她参与讨论过的一个案例。一位曾经的某高校优秀毕业生,后来担任了公职,经不起不正之风考验而面临被判死刑。作为艺术院校学生,更要维护和践行社会公正。社会现实虽不尽人意,但艺术家恰恰要利用艺术的感召力量,以坚定的信念做形而上的追求,至高理想的追求。不能辜负时代的赋予。我们能够从事艺术是多少人付出代价的结果。如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弗逊总统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注定要在马背上从事军事与政治,为了让我们儿子一代人从事科学与技术,让我们孙子一代人从事文化和艺术。我们正是这一历史链条的传递者,也可以说是幸运儿。
         建议同学们认真看一下《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因为其中对我国未来几年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科学的阐释和部署,包含着大量工作资源性信息,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参考指南。
摘录其中一段:“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戏人使命责任与之相对应。毕业了,上戏人的身份将成为大家共同的印记。走出校门,你会感到经常有许多同学和校友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大家共同维护和珍惜母校的声誉,母校永远是大家共同的家园。
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还做出了一个基本判断: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以,同学们在毕业晚会上朗诵的话并非没有根据。我也用同学们的话作为结束:“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未来!热爱生活!

                                                                                                                    (编辑: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