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上海戏剧学院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向2010级全体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光荣一员!今天也是教师节,在此也向各位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刚才,我院校友,表演艺术家宋佳老师也来到会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也代表了历届校友对母校的祝愿。
2010级本科新生数共计489人,硕士研究生127人,博士研究生16人,分别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波兰、伊朗等国家。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壮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11个少数民族。(加上高年级学生,全校共有16个少数民族)。涉及表演、导演、设计、电视等个23专业(方向)以及在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电影学、舞蹈学、媒体创意等学科和专业。
根据教育部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计划,我院今年的新生中有29名来自新疆自治区,其中10名预科生(表演-戏剧影视)、19名委培生(表演、舞台设计、灯光设计、服装与化妆设计等人),这是国家交给我校的光荣任务,让我们向来自祖国边疆地区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
开学典礼,对于学校是每年的必有程序,而对于同学们,则是会留下终生记忆的重要时间节点。为此,学生工作部的老师们为了今天的典礼昨晚一直忙到深夜。这是因为老师们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教育不只是从上课时开始的。从学生开始踏进上戏校园起,每一个细节都在对学生产生着教育效应。其实,这一切从你们入学报到起就已经开始。今年的军训,好几位重量级的教授专家全程参加,他们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在专业课中,而是从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开始,做一名艺术家先要从做人开始。包括后勤的工人,为了迎接你们和你们的家长精心整理着一个个花盆,擦拭着餐厅的门窗。这一切都体现着,学生在学校教师和职工心目中的位置,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你们自己对你们未来的期望。刚才特别向带班主讲教师颁发了聘书,就是要以此强化教师的光荣和责任。
2010年入学的同学们有着某种幸运,就是正在面临着中国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转折。单纯的应试教育导向正在转变。最近刚刚出台了《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有一个演进的过程。最初是“一切为了学生”,后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到最后的定稿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理念是教育观念的巨大进步,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对个体的强调对于艺术教育又是特别重要的。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成为上海教育工作的工作方针。除了少部分研究生,同学们大多数是90后,有着这个年龄特殊的幸运,也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压力。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创造性教育。为此,我校正在推出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验,如工作室制度、选修课改革、弹性学制、国际专业名校互换学生计划等,教育的中心逐步向学生倾斜。这对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参与者,艺术专业的学生的参与更加直接。
对于学习艺术专业来说,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可以说正是生逢其时,同时,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压力。这是辩证的关系,每个学生最需要检视自己的就是对艺术是否有足够的热爱。
社会上一直有这样的误解,因为艺术专业需要许多特殊专长和条件,对文化分数采取了适当的平衡,因此一些人认为,艺术专业的文化要求是低的。实际恰恰相反,一位艺术大家的文化素养是许多文化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
面对刚刚来到上戏的新成员,我觉得首先需要让大家了解我们学院的基本定位和建设目标,那就是精英艺术人才定位,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建设目标。
培养艺术精英人才,这一定位不是我们自封的,而是历史传递下来的使命。今年是学院建校65周年,学校最初就是由一群当时中国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所创立,目的在于用艺术引领和唤起民众。前天,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先生来学院讲座,看到了田汉先生在1947年为我校写的校歌,他很有感触地说,歌词中的思想在今天还依然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建设目标,已经是今天的现实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艺术教育的视野必然是以世界为基点的。我们学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亚太局总部所在地,明年我们学院将轮值担任世界戏剧艺术院校联盟主席,我们是这一组织的最初4个发起院校之一。与我们学院建立姊妹学院关系的艺术院校都是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如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戏剧学院、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新西兰国立戏剧学院、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纽约大学等等,我们将大力推进学生交换访学,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今年的入学教育中,吴爱丽老师给大家做了“我们的社会责任”的主题报告,谈到了大学的理想和对同学们的要求,就是要担当社会责任,包括家庭的责任,公民的责任,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学校是孕育思想的摇篮,是传播文化的窗口;是群英汇集的殿堂,是培育人才的基地;更是一个熔炉,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环境中锻炼成长,都在用我们的行动书写上戏的历史”。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篇精彩的开学典礼致辞,建议校园网转载一下以供同学们仔细品读。
同样出于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观念,我认为宏观的思想高度在吴老师的报告中已经体现,我在这里对同学们今后学习提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综合艺术专业环境条件。
上戏是一所演艺类综合性艺术大学,现有11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业方向,还有戏剧、戏曲、舞蹈、影视、创意、设计等方向的综合艺术学科群。这一得天独厚的综合艺术专业资源有利于同学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艺术营养,也为不同艺术品种的交叉融合、协作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团队合作是戏剧等演出艺术的特性。同学们要注意从课程中以及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学习不同门类的艺术。
第二、“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
这是借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话。他说:“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高度关注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发展走向,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知识。不去卖弄小聪明来获得心里满足,而是积极投入创作实践,创造新的成果。创造性的劳动是我们学院几乎所有专业的共同特点,包括理论建设,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要有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享受过程也重视结果。
第三、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又保持和谐心智。
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前几天,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过去需要标准的贵族式发音来体现高贵,如中国的“普通话”、英国的“牛津音”,而今天的语言学者说:没有口音就没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高贵。当然,这里不是指表演和主持专业的台词课。没有文化个性就没有魅力和吸引力。但是,你的个性被尊重的前提是对他人的尊重,必须有足够的容纳力,与其他个体交相呼应,如同这个世界,由多元构成的美丽。激发学习动机,最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同学们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来塑造自己。
同时,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事业压力加大,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学院几年前就聘请了专业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艺术创造更需要强劲的心灵支撑。心智的健康更加重要,沟通与关爱更加重要。
第四、绝对不要抄袭,更不能作弊。
原创性是艺术的生命,学术的生命,更何况涉及基本的道德底线。我们看看一流大学的做法,普林斯顿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自1893年起独一无二地规定学生必须遵守“学术诚信”制度,要书面保证对所有作业无剽窃不违反道德规范,自觉执行,促使学生保证对诚实及每次考试的结果负责。哈佛大学一个学生在毕业8年后被发现抄袭一个很冷僻的古代文献的观点被取消了学位,并撤销了教授职务。复旦大学发现作弊一律退学。
我们经常遇到在毕业时到学校来求情,家长也来,有的家长是高官,也放下尊严来为孩子说情。但学校的一贯态度是,要么修改制度,要么遵守制度,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希望在2010级争取将这个现象减少到最小。同时,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也是我们需要研讨的课题。
第五、要有成为公众人物的思想准备。
这句话在去年我曾经说过。如果你有有足够自信要走艺术道路,你的成功必然会使你成为公众人物。这是由我们的专业属性所决定的。我们遇到有些在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日后成为了明星后的尴尬。学校出于保护自己的学生不会去张扬,但学生自己的压力我们都能感受得到,而且,名声越大就越强烈。
越是最基本的理念就越具有永恒性。1828年的耶鲁报告提出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是真理:本科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在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平衡发展、使学生具备开放与全面的视野、以及均衡发展的人格。
开学典礼体现的是教育的庄严和艺术的神圣,而艺术教育过程则更是充满着思想的自由与身心的欢悦,你们将开始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是美的体验和充满创造的征途。在这里,我借用一段德鲁克的话:
“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这是美的传递。希望在四年后看到同学们美的收获。(文/韩生 编辑/戎戎)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上海戏剧学院2010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向2010级全体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成为上海戏剧学院的光荣一员!今天也是教师节,在此也向各位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刚才,我院校友,表演艺术家宋佳老师也来到会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也代表了历届校友对母校的祝愿。
2010级本科新生数共计489人,硕士研究生127人,博士研究生16人,分别来自32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意大利、美国、波兰、伊朗等国家。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壮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11个少数民族。(加上高年级学生,全校共有16个少数民族)。涉及表演、导演、设计、电视等个23专业(方向)以及在戏剧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电影学、舞蹈学、媒体创意等学科和专业。
根据教育部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计划,我院今年的新生中有29名来自新疆自治区,其中10名预科生(表演-戏剧影视)、19名委培生(表演、舞台设计、灯光设计、服装与化妆设计等人),这是国家交给我校的光荣任务,让我们向来自祖国边疆地区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
开学典礼,对于学校是每年的必有程序,而对于同学们,则是会留下终生记忆的重要时间节点。为此,学生工作部的老师们为了今天的典礼昨晚一直忙到深夜。这是因为老师们秉持着这样一个理念,教育不只是从上课时开始的。从学生开始踏进上戏校园起,每一个细节都在对学生产生着教育效应。其实,这一切从你们入学报到起就已经开始。今年的军训,好几位重量级的教授专家全程参加,他们认为,教学活动不仅仅在专业课中,而是从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开始,做一名艺术家先要从做人开始。包括后勤的工人,为了迎接你们和你们的家长精心整理着一个个花盆,擦拭着餐厅的门窗。这一切都体现着,学生在学校教师和职工心目中的位置,在你们身上寄托着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你们自己对你们未来的期望。刚才特别向带班主讲教师颁发了聘书,就是要以此强化教师的光荣和责任。
2010年入学的同学们有着某种幸运,就是正在面临着中国教育的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转折。单纯的应试教育导向正在转变。最近刚刚出台了《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有一个演进的过程。最初是“一切为了学生”,后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到最后的定稿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理念是教育观念的巨大进步,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理念的体现。对个体的强调对于艺术教育又是特别重要的。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成为上海教育工作的工作方针。除了少部分研究生,同学们大多数是90后,有着这个年龄特殊的幸运,也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压力。
艺术教育本质上就是创造性教育。为此,我校正在推出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验,如工作室制度、选修课改革、弹性学制、国际专业名校互换学生计划等,教育的中心逐步向学生倾斜。这对大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参与者,艺术专业的学生的参与更加直接。
对于学习艺术专业来说,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可以说正是生逢其时,同时,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压力。这是辩证的关系,每个学生最需要检视自己的就是对艺术是否有足够的热爱。
社会上一直有这样的误解,因为艺术专业需要许多特殊专长和条件,对文化分数采取了适当的平衡,因此一些人认为,艺术专业的文化要求是低的。实际恰恰相反,一位艺术大家的文化素养是许多文化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对社会文化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
面对刚刚来到上戏的新成员,我觉得首先需要让大家了解我们学院的基本定位和建设目标,那就是精英艺术人才定位,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建设目标。
培养艺术精英人才,这一定位不是我们自封的,而是历史传递下来的使命。今年是学院建校65周年,学校最初就是由一群当时中国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所创立,目的在于用艺术引领和唤起民众。前天,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先生来学院讲座,看到了田汉先生在1947年为我校写的校歌,他很有感触地说,歌词中的思想在今天还依然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建设目标,已经是今天的现实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艺术教育的视野必然是以世界为基点的。我们学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亚太局总部所在地,明年我们学院将轮值担任世界戏剧艺术院校联盟主席,我们是这一组织的最初4个发起院校之一。与我们学院建立姊妹学院关系的艺术院校都是世界一流的艺术院校,如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戏剧学院、澳大利亚国立戏剧学院、新西兰国立戏剧学院、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纽约大学等等,我们将大力推进学生交换访学,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今年的入学教育中,吴爱丽老师给大家做了“我们的社会责任”的主题报告,谈到了大学的理想和对同学们的要求,就是要担当社会责任,包括家庭的责任,公民的责任,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学校是孕育思想的摇篮,是传播文化的窗口;是群英汇集的殿堂,是培育人才的基地;更是一个熔炉,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环境中锻炼成长,都在用我们的行动书写上戏的历史”。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篇精彩的开学典礼致辞,建议校园网转载一下以供同学们仔细品读。
同样出于教育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观念,我认为宏观的思想高度在吴老师的报告中已经体现,我在这里对同学们今后学习提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好学院的综合艺术专业环境条件。
上戏是一所演艺类综合性艺术大学,现有11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业方向,还有戏剧、戏曲、舞蹈、影视、创意、设计等方向的综合艺术学科群。这一得天独厚的综合艺术专业资源有利于同学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艺术营养,也为不同艺术品种的交叉融合、协作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团队合作是戏剧等演出艺术的特性。同学们要注意从课程中以及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学习不同门类的艺术。
第二、“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
这是借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话。他说:“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高度关注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发展走向,深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知识。不去卖弄小聪明来获得心里满足,而是积极投入创作实践,创造新的成果。创造性的劳动是我们学院几乎所有专业的共同特点,包括理论建设,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要有梦想,也有实现梦想的方法和途径,享受过程也重视结果。
第三、保持自己鲜明的个性,又保持和谐心智。
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前几天,来自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过去需要标准的贵族式发音来体现高贵,如中国的“普通话”、英国的“牛津音”,而今天的语言学者说:没有口音就没有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高贵。当然,这里不是指表演和主持专业的台词课。没有文化个性就没有魅力和吸引力。但是,你的个性被尊重的前提是对他人的尊重,必须有足够的容纳力,与其他个体交相呼应,如同这个世界,由多元构成的美丽。激发学习动机,最有效地使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同学们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来塑造自己。
同时,对于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事业压力加大,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学院几年前就聘请了专业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艺术创造更需要强劲的心灵支撑。心智的健康更加重要,沟通与关爱更加重要。
第四、绝对不要抄袭,更不能作弊。
原创性是艺术的生命,学术的生命,更何况涉及基本的道德底线。我们看看一流大学的做法,普林斯顿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品格的培养,自1893年起独一无二地规定学生必须遵守“学术诚信”制度,要书面保证对所有作业无剽窃不违反道德规范,自觉执行,促使学生保证对诚实及每次考试的结果负责。哈佛大学一个学生在毕业8年后被发现抄袭一个很冷僻的古代文献的观点被取消了学位,并撤销了教授职务。复旦大学发现作弊一律退学。
我们经常遇到在毕业时到学校来求情,家长也来,有的家长是高官,也放下尊严来为孩子说情。但学校的一贯态度是,要么修改制度,要么遵守制度,没有其他选择。我们希望在2010级争取将这个现象减少到最小。同时,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也是我们需要研讨的课题。
第五、要有成为公众人物的思想准备。
这句话在去年我曾经说过。如果你有有足够自信要走艺术道路,你的成功必然会使你成为公众人物。这是由我们的专业属性所决定的。我们遇到有些在校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日后成为了明星后的尴尬。学校出于保护自己的学生不会去张扬,但学生自己的压力我们都能感受得到,而且,名声越大就越强烈。
越是最基本的理念就越具有永恒性。1828年的耶鲁报告提出的思想在今天依然是真理:本科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在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平衡发展、使学生具备开放与全面的视野、以及均衡发展的人格。
开学典礼体现的是教育的庄严和艺术的神圣,而艺术教育过程则更是充满着思想的自由与身心的欢悦,你们将开始一个对于自己来说是美的体验和充满创造的征途。在这里,我借用一段德鲁克的话:
“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这是美的传递。希望在四年后看到同学们美的收获。(文/韩生 编辑/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