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消息:名家新秀争艳戏博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6-15浏览次数:6

   本报讯 (记者 端木复)首届亚太戏博会昨晚在沪圆满落幕。在8天的时间里,除了举办主题工作坊、国际导演大师班、亚太局校长论坛等活动外,还展演了来自美国、伊朗、越南、菲律宾、韩国、日本、台湾、上海、杭州、北京的12部作品。名家新秀同台争奇斗艳,生动展示了亚太地区戏剧创作的勃勃生机。

  从先锋戏剧人张广天改编自诗人云中同名诗集的原创新作《野草尖叫蓝靛厂》到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卢昂两位教授专为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度身打造的实验京剧《王者俄狄》,再到台湾剧团奇才金士杰编剧的《明天我们空中再见》,名家原创体现了对戏剧舞台实验性的高度重视。如张广天在只有3个演员的诗剧中亲自扮演园丁一角,形象表现了人们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双重夹击下的困境与焦虑。又如金士杰的作品表面上讲述了一个女主播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承袭了他一贯的生死虚实的美学探讨,连场景的拼贴也有着怪诞的诗意。

  戏博会给人印象最深的要算多姿多彩、极富创造性的学生作品了。如上戏导演系05级学生集体原创话剧《菩萨岭》,表现的是当代中国农村真实而朴素的故事。同样,韩国综艺大学戏剧学院学生创作的《婆媳之绊》,也生动讲述了母亲、儿子与媳妇之间矛盾冲突。还有美国伊朗学生联袂打造的《小红帽》,告诉观众要关爱战争地区的孩子们,并引导人们认识恐惧并战胜恐惧。上戏戏曲学院2009届戏导、戏音、容妆毕业生集体创作的京剧版《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把莎士比亚经典喜剧用京剧演绎,台上的京韵大鼓、搞笑对话使整台演出充满了别样趣味和青春气息。

  戏博会的舞台呈现更是不拘一格。如日本池之下剧团带来的《班女》,沿袭了剧团“想象的戏剧”这一表演方式,将戏剧和舞蹈结合,剧中的花子和实子是镜子里外的两个人,让观众重新客观地关注爱和死。又如越南作品《2222年的人》样式独特,综合了越南传统水上木偶表演与现代飞行木偶表演,并用现代舞和视觉艺术来诠释“谁是因为战争而失眠的人”这一问题。还有取材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高加索灰阑记》的美国作品《各就位,叭!》是一部由两个白脸小丑加上音、景相结合的剧目,它所要探讨的主题是关于禁忌的爱情、家庭的忠诚、生与死的抉择。(原载《解放日报》 2009年06月15日文娱版, 本网编辑:白水)

日本池之下剧团带来的《班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