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9点30分,有中国香港演艺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共同主持的表演工作坊在我院红楼东排练厅精彩上演。
亚太局主任、我校副院长孙惠柱,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巴图教授,以及来自香港、新西兰、印度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同观看了演出。作为本次戏博会的一项活动版块,举办表演工作坊旨在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院校间表演教学和训练的交流,以此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推动戏剧艺术的蓬勃发展。由香港演艺学院带来的表演作品和中国戏曲学院带来的京剧表演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在香港演艺学院整个演出过程中,在座的观众也是对其表演和创作形式充满兴趣,并在演出后的讨论中积极的提问,与创作者进行探讨。而随后中国戏曲学院带来的京剧表演《西厢记》更是引起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讨论。大家纷纷举手提问。针对观众的问题,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系主任张老师做了详细的回答。他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学特色,紧接着从京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为观众阐述了京剧艺术中的虚拟化表演特色和场景转化所代替的时空分布,以及京剧艺术特有的表演形式和行当分类等等。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中国戏曲学院的表演将原本3个多小时的演出缩至30分钟,本身就是对作品的一种创新。
据张主任介绍,此次参加演出的三名学生均来自大学四年级,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0岁,大都从10岁左右起开始学习京剧。(图/梁达伟 文/宋丙雪 编辑/雨田)
由香港演艺学院带来的表演作品
由中国戏曲学院带来的京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