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导师,各位新同学 :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攻读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和9名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正式入学了,总共59名同学是我院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在300多名报考者中择优录取的。这个数字在全国MFA考试中是高的。这个数字与本科招生考试人数比例似乎要低很多,但却体现了不同的质量的竞争。我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艺考热带来的高反差录取比例其实不能反映真正的实力竞争。举一个实例,我曾经协助一个南京的大学新开办了舞台美术专业,从硬件到软件基础条件很差,但第一年招生报名人数竟然超过社会公认的我院优势专业近十倍。这也提示了我们对高数额报名数保持清醒。然而,MFA的竞争是来自真正专业水平,理性选择后的竞争。在此。我首先要祝贺你们取得了再次奋斗的成功!
从今天开始,你们每个人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员,将在这里度过求学攻读学位的一段美好时光,我在这里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党政领导和全院师生,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院作为全国首批艺术硕士培养试点院校,至2009年总共已招收4届艺术硕士。艺术硕士学位的设立,是国家根据艺术专业的教育特点,着重于以造就适应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应该说是很明确的。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在培养计划中要求艺术硕士研究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马列基本理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系统的艺术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最终,你们的艺术创造力水平,将是检验我们培养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在美国,MFA具有艺术创作专业最高学位的权威地位。我们也一定要创造这个教育品种的权威品牌。
目前,在我院就读和已经毕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回到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了突出的业务成绩。春节前,全国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将全国首届艺术硕士优秀作品展示在我院举行。如导演系艺术硕士研究生何念导演的话剧《武林外传》、盛艳导演的话剧《双面胶》、陈铭嘉导演的话剧《父亲》、孟真宇导演的话剧《家庭恩怨记》、戏文系龚孝雄编剧的京剧《小吏之死》;表演系周鸣晗主演的话剧《只有一个女人》、肖英等主演的《倒挂的星条旗》等;如电视学院的艺术硕士主持人董卿,昆剧演员张军、谷好好等,在攻读学位期间就获得了国家级表演艺术奖项。
根据全国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的精神,我院对艺术硕士培养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就是让艺术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基本艺术理论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艺术硕士的实践运用能力,让艺术硕士在系统的学习之后,艺术理解力、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能都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我院已有六年的培养历史,它的教育初衷是加强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国家根据高校中青年教师业务特点和提高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项学位教育方式。六年中,我们已经为山东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培养出了一批合格的教学人才,其中不少已经成为所在院校的业务骨干。
我院今年招收的50名艺术硕士中,生源以高等院校、文艺院团、传媒单位等为主,全部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9名高校教师分别来自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8所院校。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系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天,如同上海戏剧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一样,上海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也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契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发展给来我们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并使其处于国内一流水准,是我们必须应对的严峻课题。
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席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最先提出了“使命管理”的新理念,强调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
“使命是其主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应担当的责任,是组织表明自己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现代大学的使命要求我们:用先进文化服务和引导社会持续发展。为给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同时把教职工和学生塑造成具有使命感的人,明确大学的使命看作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决策。”
2008年我院最重要的两大思想成果,党代会报告和和初步制订了《上海戏剧学院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 ,得到教委原则肯定。其中明确提出两大概念:国际一流的演艺类综合艺术院校建设目标;演艺类综合艺术学科群建设理念。
学院将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包括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结合大中专一体化和研究生教学改革,建立各专业不同层次相衔接的教学体系。
探索制度创新,如允许学生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转换专业。完善学分制、学程管理和休学制度、为学生最大限度发展自己提供条件。
比照衔接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研究生创新计划,学院也将制订研究生创新计划。其中,MFA是最符合我们学院特点的教育品种。
研究生教育是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各方因素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入学的艺术硕士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都属于在职人员,每个人可能都一边面对繁重的本职工作,一边在我院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更希望每一位同学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达到国家要求的培养目标。
戏剧学院的社会使命就是人才培养和艺术创新,俗称“出人出戏”。学院必须成为人才高地、理论园地、创作基地。这个“出戏”不同于院团之处在于不是以艺术生产单位或事业、或企业式社会职能分工,必须承担起引领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使命。近年来,出现了太多的各类获奖者,却太少出现真正为社会大众公认的可以令人仰望的艺术大家;出现了太多的高级职称人物,却太少出现真正令人信服的理论学术专家;出现了太多的著作、论文,却太少出现有价值的思想。出现了太多新闻热点,却为新闻而新闻,只在乎吸引眼球,而不关心真正的社会人文价值,百姓的切实利益。艺术创作本身也捆绑了太多实用主义的功能,如获奖、升级、政绩、挣钱、利益。
等等这些,是教育事业的大忌。因为,教育成果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线工程,所谓“百年树人”,教育是以学生的一生来证明的价值系统工程。急功近利的思想,庸俗的政治功利思想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就连本来认为应该是最纯洁的教育也不能不要避免沦为只剩下一张眼下还有实用价值的证书而已。
有的学生只来报名一下完成考勤记录,最后考试一下得一个分数。学习的过程可以被其他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取代。这里面有学生自身问题,也更有教学本身的价值、教师素质水平等问题。
MFA将以创作成果的方式来检验大家的学习,以及学院的教学,而且这个检验不是几个老师的分数,而是社会的检验。而社会的检验也决不是几个所谓权威的评奖,(确实存在着一批评奖专业户,本人也曾经舔列其中)。大众的真正接受,对大众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健康科学的思想引领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价值。学院的价值观必须是超越短期功利的,庸俗的社会实用主义观念在学院不会被真正尊重。培养艺术与理论大家是学院的社会性存在的根本意义。
学院将竭力为大家的学习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创作和创新实验方面。学院具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综合艺术学科环境。我昨天看了音乐学院的多媒体京剧,象这样的实验在我们学院成本就很低,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再次祝愿大家学习进步,并祝大家在上戏校园中的每一天都快乐、幸福!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攻读艺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和9名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正式入学了,总共59名同学是我院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在300多名报考者中择优录取的。这个数字在全国MFA考试中是高的。这个数字与本科招生考试人数比例似乎要低很多,但却体现了不同的质量的竞争。我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艺考热带来的高反差录取比例其实不能反映真正的实力竞争。举一个实例,我曾经协助一个南京的大学新开办了舞台美术专业,从硬件到软件基础条件很差,但第一年招生报名人数竟然超过社会公认的我院优势专业近十倍。这也提示了我们对高数额报名数保持清醒。然而,MFA的竞争是来自真正专业水平,理性选择后的竞争。在此。我首先要祝贺你们取得了再次奋斗的成功!
从今天开始,你们每个人作为上海戏剧学院的一员,将在这里度过求学攻读学位的一段美好时光,我在这里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党政领导和全院师生,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院作为全国首批艺术硕士培养试点院校,至2009年总共已招收4届艺术硕士。艺术硕士学位的设立,是国家根据艺术专业的教育特点,着重于以造就适应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应该说是很明确的。根据这个培养目标,我们在培养计划中要求艺术硕士研究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马列基本理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系统的艺术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最终,你们的艺术创造力水平,将是检验我们培养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在美国,MFA具有艺术创作专业最高学位的权威地位。我们也一定要创造这个教育品种的权威品牌。
目前,在我院就读和已经毕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中有不少人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回到工作岗位上已经取得了突出的业务成绩。春节前,全国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将全国首届艺术硕士优秀作品展示在我院举行。如导演系艺术硕士研究生何念导演的话剧《武林外传》、盛艳导演的话剧《双面胶》、陈铭嘉导演的话剧《父亲》、孟真宇导演的话剧《家庭恩怨记》、戏文系龚孝雄编剧的京剧《小吏之死》;表演系周鸣晗主演的话剧《只有一个女人》、肖英等主演的《倒挂的星条旗》等;如电视学院的艺术硕士主持人董卿,昆剧演员张军、谷好好等,在攻读学位期间就获得了国家级表演艺术奖项。
根据全国艺术硕士指导委员会的精神,我院对艺术硕士培养的定位也十分明确,就是让艺术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基本艺术理论的同时,更加侧重于艺术硕士的实践运用能力,让艺术硕士在系统的学习之后,艺术理解力、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能都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我院已有六年的培养历史,它的教育初衷是加强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国家根据高校中青年教师业务特点和提高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项学位教育方式。六年中,我们已经为山东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以及云南艺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培养出了一批合格的教学人才,其中不少已经成为所在院校的业务骨干。
我院今年招收的50名艺术硕士中,生源以高等院校、文艺院团、传媒单位等为主,全部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9名高校教师分别来自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8所院校。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系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今天,如同上海戏剧学院的各项事业不断得到发展一样,上海戏剧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也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契机,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发展给来我们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并使其处于国内一流水准,是我们必须应对的严峻课题。
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席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最先提出了“使命管理”的新理念,强调一切工作都源于使命,并与使命密切相关,
“使命是其主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应担当的责任,是组织表明自己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现代大学的使命要求我们:用先进文化服务和引导社会持续发展。为给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提供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同时把教职工和学生塑造成具有使命感的人,明确大学的使命看作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决策。”
2008年我院最重要的两大思想成果,党代会报告和和初步制订了《上海戏剧学院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 ,得到教委原则肯定。其中明确提出两大概念:国际一流的演艺类综合艺术院校建设目标;演艺类综合艺术学科群建设理念。
学院将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教学研讨,包括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结合大中专一体化和研究生教学改革,建立各专业不同层次相衔接的教学体系。
探索制度创新,如允许学生在规定条件和时间内转换专业。完善学分制、学程管理和休学制度、为学生最大限度发展自己提供条件。
比照衔接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研究生创新计划,学院也将制订研究生创新计划。其中,MFA是最符合我们学院特点的教育品种。
研究生教育是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各方因素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入学的艺术硕士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都属于在职人员,每个人可能都一边面对繁重的本职工作,一边在我院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更希望每一位同学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达到国家要求的培养目标。
戏剧学院的社会使命就是人才培养和艺术创新,俗称“出人出戏”。学院必须成为人才高地、理论园地、创作基地。这个“出戏”不同于院团之处在于不是以艺术生产单位或事业、或企业式社会职能分工,必须承担起引领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使命。近年来,出现了太多的各类获奖者,却太少出现真正为社会大众公认的可以令人仰望的艺术大家;出现了太多的高级职称人物,却太少出现真正令人信服的理论学术专家;出现了太多的著作、论文,却太少出现有价值的思想。出现了太多新闻热点,却为新闻而新闻,只在乎吸引眼球,而不关心真正的社会人文价值,百姓的切实利益。艺术创作本身也捆绑了太多实用主义的功能,如获奖、升级、政绩、挣钱、利益。
等等这些,是教育事业的大忌。因为,教育成果不是立竿见影,而是长线工程,所谓“百年树人”,教育是以学生的一生来证明的价值系统工程。急功近利的思想,庸俗的政治功利思想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就连本来认为应该是最纯洁的教育也不能不要避免沦为只剩下一张眼下还有实用价值的证书而已。
有的学生只来报名一下完成考勤记录,最后考试一下得一个分数。学习的过程可以被其他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取代。这里面有学生自身问题,也更有教学本身的价值、教师素质水平等问题。
MFA将以创作成果的方式来检验大家的学习,以及学院的教学,而且这个检验不是几个老师的分数,而是社会的检验。而社会的检验也决不是几个所谓权威的评奖,(确实存在着一批评奖专业户,本人也曾经舔列其中)。大众的真正接受,对大众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健康科学的思想引领的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价值。学院的价值观必须是超越短期功利的,庸俗的社会实用主义观念在学院不会被真正尊重。培养艺术与理论大家是学院的社会性存在的根本意义。
学院将竭力为大家的学习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创作和创新实验方面。学院具有这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综合艺术学科环境。我昨天看了音乐学院的多媒体京剧,象这样的实验在我们学院成本就很低,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再次祝愿大家学习进步,并祝大家在上戏校园中的每一天都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