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6月12日石昊舞台美术设计作品展在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图书馆一楼进行为期六天的毕业展出。展出的作品主要是石昊同学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实习演出剧目,其中《哈姆雷特,那是一个问题》、《清明上河图》、参与设计的《喜玛拉雅王子》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好评。这次展览除涉及这几个戏的模型、草图、效果图以及制作图外,还包括其他多部石昊同学在读期间设计的舞美作品约10余件。欢迎广大师生光临。(图文/小河 编辑/雨田)
图为展览现场
相关链接:
我的舞台美术设计心灵参与
05级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石昊
舞台设计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织的过程。三年的学习以来,从表演工作坊的气场隐喻;到香港环境之切实感悟、再到《喜玛拉雅王子》影像、空间、互动;《哈姆雷特,那是一个问题》的空间……参与……、《清明上河图》的绘画解读。体会最深的是设计之初的构思,它的不确定性和迸发性,让我体会到舞台美术可以围绕着表演展开,可以围绕着空间展开,更可以围绕着视觉形象展开……它是一个逐渐发生改变的过程,一旦确定便是一个富于生命的个体。
一个空荡荡的舞台中,由于演员的表演,有形无形相互转化,渗入到观众的内心世界。心灵的参与不仅能容纳整个世界,也能表现人的一切方面。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科技和空间的存在意识,更说明了舞台空间在戏剧当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这里,我不敢妄自菲薄的提出戏剧“空间创作论”的某种结论,但是,戏剧的发展正在试验这一可行的方式。
“心灵参与”,是三年的创作体会。这其中,注入了许多良师的指导和帮助。我的导师韩生教授――言语的启迪,开拓了设计的空间感悟和创新意识;我导师的导师周本义教授,点滴的感化,打开认知艺术的心灵之窗;我生命旅途中的每一位老师,教育的路途,点亮了启程的方向。我的父母,给予我生活中细致的关怀与莫大的鼓励,使我能够静心的学习与创作。人生的第一张画作始于姥姥的肖像。至今,稚嫩的线条还保留于记忆的深处。
每一次的空间创作,让我感言良多。但,戏剧艺术使我从中体会到了过程的快乐。理查德•谢克纳教授的开放思维;谷亦安教授的旁征博引;熊源伟教授的快乐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看着十七层的姐妹们忙碌的身影,才意识到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历程。
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