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思念王元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5-25浏览次数:10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学者、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元化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和学生的心情都无比沉重。
    王元化同志生前曾对学校的同志说:“我父亲和你们老院长熊佛西先生是好朋友,我从小就看见他们亲如手足。”他还把自己出版的几本新的著作赠送给了学校图书馆。
    王元化同志的妻子张可同志是我校离休干部,早年在党的领导下参加进步戏剧活动。解放后在我校长期从事莎士比亚戏剧等外国戏剧的研究、教学以及《戏剧艺术》学报编辑等工作。张可同志去世后,我校有关部门仍然关心王元化同志的生活。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界现当代真正称得上书香伉俪的,有三对夫妇:林语堂与廖翠凤,钱钟书与杨绛,王元化与张可。
  1937年王元化与张可在上海的“戏剧交谊社”结识,那时她正在济南大学外语系攻读英国文学。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一起,两人在戏剧社排演讲戏,或到张可家谈文说艺,或共同参加地下党的刊物编辑工作。1955年,王元化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被隔离审查,长期的孤独与压抑使他患上心因性精神病。张可顶住了各种政治压力,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重担。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元化没有工作,只拿生活费,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张可的工资。她在悉心照料着丈夫的饮食起居的同时,为丈夫所钟爱的学术研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和丈夫一起翻译了国外莎士比亚评论达50万言,其后编成《莎士比亚研究》出版。
  王元化曾深情地说:“从反胡风到她得病前的二十三年漫长岁月里,我的坎坷命运给她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她都默默地忍受了。我那时因遭到屈辱是敏感的,对于任何一个不易察觉的埋怨眼神,一种稍稍表示不满的脸色,都会感应到。但她始终没有使我会受到刺激的任何情绪的流露。这不是许多因丈夫牵连而遭受磨难的妻子都能做到的。”
    2006年10月5日,党委书记贺寿昌专程前往他的住所给予探望。与贺寿昌同志一同前往的还有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张生泉、老干部处处长刘海庆等。
    2006年12月13日,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专程前往他的住所给予探望。
    2008年1月15日,当得知王元化同志身体不好、住院治疗时,我校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离休支部书记冯少唐、老干部处处长刘海庆等同志专程前往医院探望他,向他转达学院广大师生的亲切问候。
    王元化同志逝世后,5月14日下午,受我校党委书记贺寿昌同志委托,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在老干部处处长刘海庆的陪同下,代表我校党委和师生前往王元化同志的家中,向他的亲属王承义表示深切的慰问。5月15日上午,我校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代表学校出席了上海市告别王元化仪式并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王元化同志,安息吧!有网友留言道:“好在那一头,有张可等着呢!”
    愿你和张可一路走好!(图:雨田、海庆;文:白水、编辑)


2006年10月5日,党委书记贺寿昌等同志专程前往他的住所探望并与他合影 

 


2006年12月13日,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专程前往他的住所探望


2008年1月15日,我校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离休支部书记冯少唐、老干部处处长刘海庆等同志专程前往医院探望他

王元化生前题写的“教泽永传”在熊佛西纪念馆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