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路校区党员、师生哀悼地震遇难者 支援抗震救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5-23浏览次数:9

舞蹈学院:过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缴一次特殊的党费

    大灾必有大爱,在举国上下大悲大爱的日日夜夜里,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深深牵动着舞蹈学院每一位党员的心。他们在工作之余,不少党员和教师在手机信息中互相表达自己心情和情感:看到那些逝者如此凄惨地离去,看到那些为了拯救生命而舍身献爱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党员的心,仿佛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认识到我们每一位党员的责任重大。

    5月22日中午,舞蹈学院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过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党员们都联系多日来从媒体、从现实中所了解到的四川赈灾救灾的惊天动地的事件,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他们普遍谈到:这次事件使我们在心灵上都受到了一次真正的洗礼。名誉院长凌桂明同志谈到,特大灾害是坏事,但是坏事也会变成教育人们、鼓励人们的好事,以前都说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我们的军队是伟大的,这次通过这么大的灾难,使全体人民真正了解伟大的含义,党心、民心空前的凝聚。西方国家也真正看到我们国家充满了爱,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提高了。作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在这样的洗礼面前,如何鞭策自己去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并处处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次大事件也是一次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多看看这次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这比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更有说服力。支部委员、芭蕾舞系主任朱美丽同志泣不成声地说:当哀悼的汽笛响起的时候,我就想到逝去的人已经走了,我们活着的人应该加倍努力,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课堂就是不断地用这次抗争救灾中的惊天动地的事迹去教育学生、教育青年教师。看到那些可爱的年轻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受灾群众。那一刻他们想到了自我么?没有!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从自我做起,正确地处理好领导的关心和自我努力的关系。真正担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责任。院长助理马人聪同志说:过去一直说责任两字,通过这次抗震救灾,许许多多悲惨的、动人的事迹,从党中央胡总书记、温总理一直到基层党员和群众奋不顾身地投入救灾。如此空前的政令通畅、万众一心,使我真正领悟到了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用心去维护国家的利益,用心去对待事业,把自己的事做好。党支部委员王栎同志说:人性情感太伟大了,看到整个社会都能做到舍弃自我,去救别人的动人场面。对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大的改变,包括我周围的老师,她们的行动也在感动着我。我也是这么去教育我的学生的,教育他们如何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心愿,结果使同学们自愿捐款的数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学生如何做人,常怀一颗友爱之心,学会感恩、学会理解,是一次很好的课堂。舞蹈理论教研室主任张麟同志也深情地谈到:活着的人一定要珍惜生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对周围的人要更加关爱,对待事业要加倍的努力。

图为舞蹈学院党支部组织生活现场

    在组织生活会上,好多同志还谈到:通过这次大信息量的媒体关于抗震救灾的真实报道,使国人、使世界第一时间了解了地震灾区的真实情况,赢得了举国上下乃至国际社会及时地救援。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观念上的一大进步。这个进步还体现在我们对价值观的改变,当国家总理在震后四个小时就到达灾区,站在瓦砾堆上发出了首先要救人,只要有一丝希望,也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人救出来的命令!同志们深切感到:总理的这一高呼,呼出了我们党和政府建设和谐国家、以人为本的真谛!家园可以重建,人不能再生,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组织生活上,全体党员再一次纷纷捐款,2000元、1000元、500元等,虽金额不同,但表达的心愿是一致的:以特殊党费的方式为支援抗震救灾贡献绵薄之力。(文/舞蹈党支部)

莲花路师生3分钟沉痛默哀:愿生者坚强 死者安息

    应国务院号召,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我校莲花路校区200多名师生自发集合在校园的草坪上,为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死难的同胞默哀。

图为莲花路师生用鲜花悼念死难者

    警笛声响起的时候,所有同学低下头,静静地向死者致以哀思。很多同学留下了眼泪。此刻的校园,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这一个个不幸被死神夺去生命的逝者,与活着的许多人既无亲,又无故,但是他是我们的同胞,他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是我们的亲人,此时此刻,每一个致哀的人悲痛欲绝。我们为他们哭泣,我们为他们祈祷,愿他们安息。

图为莲花路师生沉痛默哀

    “生者坚强,死者安息。中国挺住,四川挺住!”广播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一直不愿意相信黄金救援的72小时早已经过去的事实,对生命奇迹的渴求在这一刻达到了至高点,我们双手合十,告诉老天,这一次,请给生命以奇迹。

    默哀给我们更多地时间回忆和思考。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七天,直到今天新闻里还在说四川时时会遭受余震的危机。来自唐山的我,真是感慨万千。几年前的一幕还历历在目,大的有点空的教室里,我们还在做着实验,投影仪在动,桌子在动,头顶的日光灯在动,地震,是地震,这是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地震。我承认那强度很小,但真的,从我感觉到振动开始,不自觉的恐惧就一直会蔓延全身。然而这次汶川爆发的是8.0级的地震,第一时间看到了川大朋友上传的视频,我依旧还没有对这场地震的可怕性了解透彻。直到新闻开始曼延,总理去了灾区一线,脑海闪过的是我家乡的唐山大地震。

    赈灾募捐活动在我校和各大高校展开,手机短信,学校组织,尽自己的力,为灾区做出贡献。当我穿着印有I love China的T恤在校园里募集捐款的时候,80、90后的我们,虽然平时桀骜不驯,甚至有些蛮横无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难面前,我们的表现足以让自己,让父母老师欣慰。虽然吃穿用的是父母的钱,但我们依然从口袋里拿出这几天才省下的钱献给灾区。我被这份热情和爱心感动着,不断的对无名氏们说着:谢谢,谢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便与很多大企业家相比,我们上戏学子的捐款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尽力了。

    从14日开始,全国各大院校就开始在校内网上传开16日周五晚十点准时熄灯为地震灾区默哀三分钟。于是从16日晚上9点50开始宿舍楼外就开始有同学在大声数着时间,提醒着周围的同学们准备十点熄灯。十点,整个宿舍都被抹在一片安静的黑暗之中。这个时候,心头滑过对生命流失的阵痛,是我们从来没有过的疼。

    今天,我们第一次普通人举国默哀!全中国的人们共同经历着震惊、焦急和巨大的悲痛,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在默默念着:我们为你们祈福!此刻,我们空前的团结,此刻,我们的灵魂都将得到洗礼与净化。疯狂地拍照的我,努力地捕捉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我看到女生不住的擦着眼泪,看到老师们表情沉重的低下了头,看到同学拿着白花的手在不住的颤抖,看到了烈日下,那一颗颗鲜红火热的心……

    今天的三分钟默哀,所有的汽车火车舰船都在鸣笛,每个人都是肃穆的表情。全国大学校园里的我们,都在这一刻为不幸的死难者沉痛默哀。第一次全国的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听到同一种声音,同一种心情,同一个愿望。灾难面前,我们的力量有限,我们能做的还太少,那么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大学四年后,我们会展现出全新的自我,祖国,我们会成长的!

    为了过去,为了今天,为了未来,我们记住它,我们悼念,我们缅怀,我们思考,我们进发,我们长大。爱,在心里,在行动,在每时每刻的记录着我们对周遭一切毫无条件的珍爱。爱,与你同在,不是一时的同情,是对未来的承诺。

    谢谢坚守在汶川的总理,谢谢还在汶川坚持置自己生命不顾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们,谢谢所有为灾区献出爱心的朋友们,不论数额,只要爱心还在,我们相信,汶川的明天会是光明的,2008,中华民族更不会向灾难屈服。

    默哀,汶川地震死去的同胞们,上戏学子为你祈福,在另一个世界里,希望你们能快乐!中国,加油!(文/07级广播电视编导 张圆圆 图/佳奇)

“莲花小虫”主题读书会: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一场地震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一时间,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伸向四川震中地区。与此同时,各大媒体纷纷把镜头转移到汶川。电视机前,一幅幅惨烈的画面,一段段触目惊心的视频,一次次让人感动到抽泣的故事,从不大的荧屏中传出来。媒体面对汶川地震所作出的反应,大家评价众说风云。07主持全体学生齐聚一堂,探讨了各大媒体在本次地震中的表现。

    同学们面对话题,情绪积昂,尽管再一次谈及灾难,但对于媒体的出色表现同学们还是赞赏有加。中央电视台24小时全程跟踪报道,深入地震一线,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媒体迅速、细致的报道不仅在国内深受国人好评,同时深受国外媒体的赞赏。面对中国媒体在四川地震上的全面报道,西方媒体对中国媒体进行了很高的评价。甚至CNN的卡夫蒂也为13亿中国人民在此次灾难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精神而震惊。

    不仅是电视媒体,指导老师魏燕玲为我们探讨了网络媒体的作用,她说媒体在地震中的报道基本做到三点“知、情、意”。“知”指媒体深入一线,发布信息、取舍信息。“情”指媒体通过对灾区的报道所要渲染的情感,比如无论在网上、电视上、手机报上,我们都会被触目惊心的画面、照片所打动,我们的心是沉重的,但却是紧紧情系灾区人民。“意”是指媒体对报道进程的意志,连续直播让受众直观、迅速了解灾区情况,灾区的一丝动静都牵动着我们的心。

    研讨会中,很多同学为我们讲述了灾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不少女生潸然泪下。家住四川成都的兰媛同学,今天身着一身红装,她说:“今天是全国默哀结束的第一天,很多同学要劝我穿素色的衣服,但我偏偏要穿一身红。作为四川人,这一身红是为了告诉大家,四川人民在灾难中充分感受了全国人民的爱,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希望,我们有信心把四川重建的红红火火……”

图为四川籍学生兰媛在研讨会上发言

    本次莲花小虫读书会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掌声不仅仅献给今天参与研讨的同学,也是献给在一线连续报道的新闻工作人员,更是献给四川勇敢、坚强的受灾群众!(文/图 07主持  曹洋)

    (编辑/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