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继续担负人才培养的使命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2-10浏览次数:12

    春节前夕,我校领导邀请了江俊峰、何添发、余秋雨等老领导汇集上戏,共商学校发展的大事。老领导们异口同声地建议:上戏这几年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成绩突出,今后应该在这方面进一步努力,使学校继续担负人才培养的使命。
    要完成这个使命,我们首先要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经过党委组织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全校上下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定位和指导思想,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对教学的投入程度不断加大,07年教学工作气象万新:
    课程建设成果明显。《化妆设计与创作体现》获07年市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电视文艺节目策划》、《导演片断练习》等四门课程成为市级重点课程。至此,我校共有市级精品课程4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重点课程8门,院级重点课程8门。教材建设成绩突出。在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评选中,我校选送的《编剧理论与技法》、《中国戏剧史》两本教材分获一、二等奖。《电视文艺节目策划与创作》、《昆曲精编教材300种》(第一卷)荣获院优秀教材奖。4本国家规划教材也正在紧张的编写过程中。校园面貌日新月异。为教学服务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完善。华山路校区实验剧院修缮一新,莲花路校区食堂改建完毕,虹桥路校区学生公寓整修完毕,后勤服务水平提高,财务预算和管理主动到位,产业物业等经济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以安全卫生为内容的校园文明检查,我校再得高分。科研工作一马当先。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科研工作大踏步上进,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很大,为学校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持续性。学术讲座层出不穷。07年举行的讲座和研讨会的次数和质量有新突破。除学校主办外,各院系也承办,全年次数达到30多次,基本做到教学周内,周周有讲座,学生专业视野和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学科建设再掀高潮。戏曲学校把育人作为学科建设的灵魂,培养拔尖人才有高招。舞蹈学校邀请海外回归的专家朱萍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学科建设事半功倍。8月底,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多轮专家评审投票,我校“戏剧戏曲学”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而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则为我校提供了高层次人才交流的又一个平台。
    其次,学生工作要有新的起色、新的亮点、新的作为: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出戏出人是学校发展的主轴线。07年,我校学生工作的着力点和着重点又有了新的支撑,拔尖人才又有新的进步:学生党建、团建落到实处。学生党组织发挥学生党员骨干的先锋作用,发挥大学生党训班的作用,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指导各院系团支部开展“关注十七大,提高新认识,积极构建和谐进取的班集体”主题团日活动。文化志愿者品牌继续闪亮发光。我校文化志愿者工作在07年又有新的作为。牛文佳等同学放弃暑假来到浦东东明街道,与外来务工子女一起成立《成长进行时》剧组并获得“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项目奖”,在全市表彰大会上交流演出。社团文化在打造和谐校园中再建新功。据统计,上戏现已拥有昆曲社、动漫社等10多个社团。特别是导演系源点基地、表演系纳海剧社和从文读书社以及研究生紫藤社的相继建立,标志着社团产生的土壤不断丰富。学生作品层出不穷,桃李竞艳。学生艺术实践的舞台不断延伸。学校以富有特色的办学体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赛,为学生们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作用持续强化。继戏剧艺术基地后,我校又赢得舞蹈艺术基地。迄今为止,基地已经为各兄弟院校培养各类艺术骨干人才300人,其中07年就举办了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培训班,以及全市大学生学习十七大精神演讲比赛。
    第三,上戏是一个以培养演艺类艺术人才为主的学校,我们一定要找到优势、扬长避短,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层次。
    余秋雨说:“我们的学校优势与北大、复旦比,一定不是在学术专著上,而是在演出创作和培养艺术人才上。”2007年是我校演出的丰盛年。年初,新版话剧《雷雨》在兰馨剧场的公演拉开了全国纪念话剧百年的序幕;三月,戏曲学校参加全市高校博物馆在上海科技馆的联展受到市领导的肯定;五月,五代西藏演员同台献艺的《喜玛拉雅王子》和表演系04级毕业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在上海大剧院的先后成功公演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六月,与陈佩斯合作演出的教学版《阳台》,受到兄弟院校大学生的欢迎;七月,青年京昆剧团《牡丹亭》赴香港庆贺回归十周年演出获得成功;八月,中央电视台专程来沪为我校录制的《毕业歌》向全国播放;九月,大型舞剧《杨贵妃》赴日本演出博得满堂彩;十一月,《杨贵妃》和舞蹈学院创排的另一出剧目《鹊桥》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被观众赞不绝口;十二月,首届MFA毕业作品《只有一个女人》的演出形式引起圈内人士关注;戏曲学院青春版《大唐贵妃》和《杨门女将》岁末年初赴京演出大获成功,田慧、高洪梅、兰天等拔尖人才基础扎实、德艺双馨受到首都观众好评,文教结合工程培养艺术新苗凸现魅力。
    2007年,我校举办和参与了包括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学校运用重大活动等多种形式展现和讴歌老一辈艺术家对学校发展的贡献,引导师生学习和发扬上戏优良传统,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层次。
    总结上戏的经验,让我们看见了希望、树立了信心;同时,展望明天,特别是回顾我们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又让我们看见了挑战、寻找了对策。上戏培养艺术人才的使命,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是一代又一代前辈上戏人接力棒所传递给我们的!
    让我们认真工作、积极学习,以创新和务实的态度,把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使命担负好!(图、撰稿、编辑:白水)

图为我校新老领导济济一堂,共商新年人才培养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