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学院学生原创话剧《云之南》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功上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6-04浏览次数:134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向西部志愿者致敬!
   5月30、31日晚7:15分,戏曲学院艺术管理系05社会文化管理专业的毕业汇报演出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盛装上演。
   这台名为《云之南》的原创话剧,以05社文中两个西部志愿者为原型,塑造了三个志愿者形象:一个带着丰富的人生感受、抱着想在那片土地上有所作为的意志,留了下来的理想化人物形象;一个选择逃避,挫折与心灵的折磨让她对所肩负的人物失去信心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还有新来的志愿者,代表了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他们的选择又将会是怎么样呢?  
《云之南》中映衬了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满怀激情的大学生志愿者。是青春?是迷茫?是奉献?是理想?还是?
   张仲年教授观后谈到:这是一出富有生活质感的校园话剧,是一部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表现自己的健康话剧。与以往描写志愿者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把志愿者理想化,而是准确的定位在“我们只能做我们能做的事,而不是作想做的事情。”尽管是初创,有稚嫩。但它的朝气、它的质地令人高兴。
    据悉,《云之南》所有创作人员近日起着手准备在各大院校巡演,敬情关注。

                                                                (记者团    顾闻)

心魂――不朽?!?!
                                            ――记我所看到的“云之南”原创话剧

    西部、云南、志愿者、熟悉的词,不一般的感觉,仿若隔世的理想。走出话剧中心的时候,我,伴着小雨回家,想起了莎士比亚的这句经典,心里想起 …不朽!?

《云之南》
    “现实题材的话剧,老师、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把握得很好。”戏曲学院院长徐幸捷老师如是说到。同时,演艺中心艺术总监张仲年教授也谈到,这部话剧更应把在生活中找到的尖锐地事件表现出来,把志愿者去云南所看的、听到的、所感受的与他来之前所想做的,再放大的表现出来,更深刻的表现人物一开始怀着远大抱负到后来实际中的无奈。戏文系主任陆军老师也被群文同学真挚、朴实的情感所感染,两名西部支教学生最贴近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让他深深的觉得在那片土地上,热情和知识都会变得那么苍白。

    三个志愿者。
    一个带着丰富的人生感受、抱着想在那片土地上有所作为的意志,留了下来的理想化人物。一个选择逃避,挫折与心灵的折磨让她对所肩负的人物失去信心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还有一个新来的,这一个代表了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的志愿者们。他们的冲撞,他们的迷茫,他们的力量,他们的希望。不断平衡中的现实与理想,拷问下,生活的压力?生命的尊严?心魂――不朽!支撑起了这部从结构上而言很稚嫩的原创话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云南很美,云南很穷。这是许多志愿者回来常说的话。
    有山有水,黑的石头、黄的土、绿的田,黑的石头,云南的四种颜色,这就是云南。
    冯主任得意的介绍,惊奇的回答大学生志愿者高云翔的问话,修路?钱呢?说修就修?要你们大学生干吗!石头厚、土层薄,找不到平地建小学,这就是云南。
    索要赔偿的老大爷偷偷拿到高云翔给孙女一娜上学的钱,一反常态,满面笑容的告诉高云翔:云南的发展就靠你们了。这就是云南。
    美丽的姑娘,随性自由的高云翔,终不可能成为现实的情感。这就是云南。
    戏剧冲突最足的一场戏,是刘书记和高云翔一次争吵。颠覆中的共产党员形象,宁愿让别人认为是暴君也要推。什么是罪?什么是对?他深知云南的落后,更清楚地明白云南人民的愚昧,他更明白要改变的是人,是人的观念、是人的思想。他的痛苦在我看来比高云翔无法达到的理想还要深邃,更加撞击人心。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方水土,一方人呐!这里的改变,需要一剂温和的猛药!太过猛烈,会烧断肠子,太过温和,他妈屁用没有!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是“违规”,他是“犯法”,他是“土匪”!可他觉得值!至少今年雨季不用提心吊胆怕死人,至少明年春耕不用犯愁种子钱,至少他可以回家睡几个安稳觉,至少他的儿子见了他,这次不再叫“叔叔”。而这,就是云南。

    面对云南,面对西部。每个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纵然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但是他们依旧决定攀援着理想不断上升,让心灵的力量随着花儿一起成长、壮大。高云翔思考了片刻,看了看周边的志愿者,坚定地说,当然!在云南需要我们的时候。

    要支援云南,带去的不是金钱,不是捐几百块钱给小学生就能改变那里的教育。要帮助云南,送出去几个小青年根本无法改善整体的经济水平。理想的执著虽强大却远远不够,我想,那里的人要摆脱的不是贫困,而是贫困的思想。而一批批的志愿者要改变的不是那里的环境,而是用方法改变观念,带去思想。那就更不能强加给他们一个等同于上海的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们一种连自己都极度不成熟的心态。志愿者们更需要认清的是自己。那样的责任才会永恒。
一切的幻灭将会重生。绝望会和新的黎明一起绽放。我相信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智慧,明白生活,认清生活,更相信的贴近生活。一步步的朝着生命的圣洁奔涌,怀揣着追求真理的渴望,所有的一切将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魂中,迎接着破晓之光把人们带向不朽,让各具心流的人们共同感受神灵庄严的召唤,痛苦又温暖,残忍却慈悲,矛盾但勇敢。
    于此,心魂共聚,我称,不朽。然后,前方的道路照例一片光明。
    也许。这就是《云之南》所带给人的思考。

(05群文  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