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31日至4月1日,我校干部赴澳大利亚考察团在刘志钢副院长带领下抵达悉尼等城市访问。在悉尼期间,受到了澳华儿童艺术剧院和华轩剧社的领导、校友和广大成员的热情接待和友好陪同。下面是华轩剧社成员钟冠在欢迎上戏考察团的仪式上一篇讲话稿,字里行间渗透着王惠莉、胡玲荪夫妇对母校的情感、对话剧艺术的情感、对祖国文化的情感。文章的标题系编辑所加。
雪梨(音译,即悉尼)澳华儿童艺术剧院有中国儿童戏剧家王惠莉和胡玲荪于1994年12月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办。在创办之日于卫斯里剧场演出剧院的第一部作品,世界名著童话剧“白雪公主”。
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的宗旨是希望将王惠莉儿童剧在中国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艺术风格和王惠莉和胡玲荪两位老师在澳洲自1989年至1994年这五年来的艺术经验结合起来,为在澳洲多元文化的百花园中培育出一朵澳洲华人少年儿童的艺术花朵,并努力追求舞台艺术的完整性,实行“实践性、示范性”,从而达到少年儿童服务的目标。
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以专业培训和专场演出以及深入学校演出结合,附设“王惠莉儿童戏剧表演班”,以及培养能歌善舞、能演儿童剧的小演员,参加剧院的演出!并努力争取到世界各地进行少年儿童文艺交流和巡回演出。
图为华轩剧社在为上戏老师演出话剧《日出》的片段
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于195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中国工作期间,王惠莉老师的儿童剧作品在中国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王惠莉儿童剧”也成为了中国儿童剧的主要代表之一。
1989年6月26日,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来到澳大利亚悉尼定居。
1990年春节,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在澳洲第一次指导雪梨话剧社小演员排演的王惠莉老师的作品“陶罐和铁罐”于悉尼达令港用英语进行表演,受到了广泛好评。
1991年王惠莉老师,胡玲荪老师在悉尼华人服务社排演的“马兰花”中扮演重要角色,王惠莉老师还特别担任该剧的表演导师。
1993年胡玲荪老师和王惠莉老师在澳华文联创作的现代话剧“寻梦”分别担任艺术顾问和表演指导并演多个重要角色,由于两位老师的倾力参与,该剧两度获得澳州政府艺术基金奖。
1993年,为庆贺王惠莉老师艺术生涯四十周年,由胡玲荪老师担任总策划和艺术顾问,王惠莉老师担任总导演的“王惠莉儿童剧专场”在悉尼汤曼剧场举办,该次演出有34名小演员及家长参加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澳洲五大全国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导演就该次儿童剧专场中的童话剧“白雪公主”的演出对王惠莉和胡玲荪老师进行了参访。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段津总领事及文化参赞出席了这次专场演出的首演式,并表示了祝贺。
澳洲华人作协会长,澳洲戏剧学院院长,澳洲第一大华文报纸新报总编夫妇都观看了演出,并表示了祝贺。
两位老艺术家不断编织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和有趣的故事,用童话这把金钥匙开启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这个纷乱的现实社会中变得更善良更纯洁更美好些。
1995年雪梨澳华儿童剧院又一次为悉尼的孩子们呈现了名为“为了孩子”的专场演出,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祝贺和广泛的欢迎。同年10月,澳华儿艺由于精彩的儿童剧演出和在体现澳洲多元文化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艺术基金奖
“孩子”是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艺术生命的全部,他们为孩子们演戏,为孩子们排戏,为孩子们写戏。
1996年,胡玲荪老师作为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艺术总监,应国务院侨办邀请参加了“海外青年学者、团体负责人访华团”,并受到了江泽民主席的亲切接见。同年,澳华儿艺还参见了“纽省多元文化艺术节。
1997年7月澳华儿童艺术剧院为了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大陆,在悉尼举办了“明珠还祖国,四海庆回归”诗歌朗诵晚会。同年9月,应中国国务院侨办的推荐,澳华儿艺院长王惠莉老师参加了“97世界女华人艺术作品展”。此外,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应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参加了1997年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为此专门向澳华儿艺致信祝贺。在信中霍华德总理这样写道:
“自从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三年来,他们在悉尼地区一系列的活动中,给观众们带来了喜悦与令人陶醉的演出。澳华儿艺在这几年中,训练培养了60多位小演员,并用汉语和英语上演了许多儿童剧。这次,他们应邀出席97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是对他们勤奋努力耕耘的肯定,所有与澳华儿童艺术剧院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骄傲。”
图为刘志钢副院长(左)在与王惠莉老师(中)、项建老师(右)亲切交谈
霍华德总理在信中代表澳洲政府向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表示了良好的祝愿,预祝澳华儿艺出访97上海国际少年儿童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
此外,当时的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段津领事也预祝澳华儿艺的上海之旅取得圆满成功,为中澳两国少年儿童的友谊做出新的贡献。
段津总领事这样写道:“尊敬的胡玲荪先生并王惠莉女士,你们二位来悉尼定居后,为可爱的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无私地奉献,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此我仅表示由衷的钦佩。祝二位不断取得成功。”
澳华儿艺在这次艺术节上成功的用英语上演了成语故事剧“狐假虎威”。
1998年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主办了98澳大利亚雪梨儿童艺术节,这次艺术节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支持和赞赏。其宗旨是通过跨世纪儿童文化与艺术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友好情谊,驱散“种族歧视”的阴影,呼吁社会关心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以及活跃和丰富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好下一代,造福人类社会,共同走向二十一世纪。
这次艺术节吸引了澳洲和中国许多儿童艺术团体的参加,澳洲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和祝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总理霍华德再次致信表示祝贺。同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移民多元文化部长雷铎先生,澳洲政府上议院何沈慧霞女士也专门致信祝贺。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华君铎先生在致信祝贺的同时,还特意代表中国大使馆提供了1500澳元的资金支持。
98澳大利亚雪梨儿童艺术节的重头戏,现代剧“珍重!少男少女们!”是王惠莉老师专门在澳洲创作的,目的在于呼吁青少年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该剧在悉尼上演后受到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该剧在1999年参加了多场多元文化艺术节的演出,并荣获澳洲多元文化艺术基金。
2000年,身为澳大利亚华文作家协会顾问的胡玲荪老师在新南威尔士州华人华侨暨各界人士热烈庆祝澳州日联欢晚会上,激情洋溢得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我爱你―澳大利亚”,赢得了当时所有与会者的热烈掌声,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州州长代表的热情祝贺和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卜卡的赞赏。
同年,应中国国务院侨办邀请,以王惠莉为团长,胡玲荪为副团长率领的由澳中青少年演员组成的艺术团,赴中国北京,上海,镇江等地作寻根友好访问,演出获得一致好评。此次访问为澳中下一代文化交流和友好情谊架起了一座金色的桥梁!澳大利亚霍华德总理写信祝贺,誉之“澳中文化大使”!
2001年澳洲联邦百年庆典,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的25名中澳青少年演员被誉为“澳中友好文化小使者”。
2001年澳华儿艺邀请上海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新梦少儿艺术团”访澳,参加澳华儿艺在悉尼中文电视台举办的“少年与春天----中澳青少年文艺交流电视晚会。
2002年澳华儿艺在悉尼中文电视台举办“明珠还祖国,中华盼团圆”----庆祝香港回归五周年电视诗歌文艺晚会。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武韬先生特地写信祝贺。同年,为庆祝中澳建交3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3周年,澳华儿艺和悉尼中文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中澳友谊之春”电视文艺晚会。
2003年澳华儿艺成功上演了由王惠莉老师任总编导的英国童话剧“快乐王子”。同年10月,澳华儿艺与悉尼中文电视台合作主办“祖国!你好!”悉尼中文电视文艺晚会。
2004年雪梨澳华儿童艺术剧院应邀参加上海国际专业儿童剧展演,演出了由王惠莉老师编导的“珍重!少男少女”。参加该次展演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克罗地亚,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等,雪梨澳华儿艺荣获“优秀演出奖”。
2005年,为了纪念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王惠莉老师特别创作了儿童剧“丑小鸭”,该剧在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的执导下,在悉尼和上海分别由澳华儿艺和上海儿艺同时上演,都到了广泛的欢迎。该剧在上海儿童艺术剧院更是取得了连演100场的佳绩。
2006年澳华儿童艺术剧院的小演员更是在胡玲荪老师和王惠莉老师的带领下赴中国在上海大剧院用中英文连续上演了3场“丑小鸭”,深受上海少年儿童及家长的欢迎。
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就是在这个看似简陋的剧院排练厅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高艺术水准的青少年,拍出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纷呈的儿童剧,给澳洲的孩子带去了欢乐,在他们中间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戏剧艺术,至今已有18个年头。
2005年下半年,悉尼唯一的华人话剧团体-“华轩剧社”有幸结识王惠莉和胡玲荪老师,使这支年轻富有朝气的艺术队伍从此有了指路的明灯,艺术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专业指导。
华轩剧社成立至今已有4年了,每年剧社都会上演一部华语大型话剧。在过去的几年里,该社分别为澳洲的观众呈现了舞台剧“让我爱一次”,悲喜剧“暗恋桃花源”,并于2004年在悉尼歌剧院成功上演了剧院历史上首次的华语话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然而华轩真正实现在艺术上的突破和表演质量上的飞跃,是在2006年由王惠莉老师和胡玲荪老师亲自执导的经典话剧“日出”在悉尼成功地连续上演3场的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的文化参赞在观看了《日出》之后,给予了演出高度评价。这次演出使华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社会各界的反响之大超过往年任何一次,“日出”也成了华轩里程碑式的保留剧目。在排演日出的时候。两位老艺术家付出了他们全部的心血,从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个细节都仔细分析,牢牢把关,悉心指导,使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大幅度提高,演技更加成熟,表演更加生动,感人。
从此华轩的年轻人都拜在两位老艺术家的门下,向老师学习戏剧,老师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指导,教育和栽培使我们受益匪浅。也正是因为两位老艺术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戏剧艺术的无比热爱,使华轩剧社的每一个成员都深深地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从而更加坚定了在澳洲这片土地上传承和守护中国戏剧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的信念。华轩剧社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两位老师的学生,是两位老师的孩子。
两位老艺术家崇高的道德品质,热爱生活的态度,对孩子们无限的爱,他们对戏剧事业矢志不渝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记得胡玲荪老师在重病其间曾多次嘱咐我们要接待好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们,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且两位老艺术家的艺德和风范更是令我们由衷地钦佩和崇敬。
图为上戏代表团成员在认真观看澳华儿艺的演出
今年,两位老艺术家又倾尽全力为华轩剧社编排07年的大戏“开市大吉”,可是胡玲荪老师不幸在不久前驾鹤仙逝,使华轩的众弟子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中。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而伤心不已。每当回想起胡老师生前的音容笑貌,大家就仿佛回到了老师为学生训练,说戏,排演的美好时刻。华轩剧社的每一位成员都永远不会忘记去年在日出演出谢幕的时候,胡老师慷慨激昂的话语:华轩的孩子们,我们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的确,华轩的孩子将永远和老师们在一起,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华轩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实现胡老师生前的愿望,在澳洲的土地上发展中国的戏剧事业,发展澳华儿艺,让她为更多的孩子们带来欢乐。希望有朝一日,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儿童剧院可以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建立起来,在那里我们能为孩子们奉献更多更好的儿童剧,以告慰胡玲荪老师的在天之灵。(编辑: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