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桃花源》在上戏小剧场火爆上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06-20浏览次数:108

        200661219日,由我院导演系05级专生本班(成教)根据台湾导演赖声川同名剧作改编的《暗恋桃花源》在上戏小剧场上演。

    每一场演出,小剧场都是座无虚席,笑声此起彼伏。导演专生本的同学们把这个戏诠释的淋漓尽致,有很多地方都在原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处处可以看到同学们闪光的智慧。同时身为导演和演员,大家对剧本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表现上,而是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揣摩,生发出许多新的东西。表演也相当精彩,节奏感把握的恰倒好处,尤其是两个剧团同时在场上排练的部分,让观众笑声不断。

    两个剧团争夺一个排练场,一个正剧和一个喜剧碰撞出不同凡响的戏剧效果。在争夺中,观众看到了两个风格迥然不同的戏在主题上竟然得到了一致。本是喜剧的《桃花源》,在笑声中观众其实是含着一丝辛酸来品味其中的含义。云之凡再也没去成逃难的时候偶然进入的那个满山野花的世外桃源,老陶在结尾处也找不到他曾经到过的桃花源;江滨柳得不到他心中的那片桃花源,云之凡在他的记忆里是永远触摸不到的“山茶花”,春花和老陶虽然最后走到了一起,但他们也不可能实现那个“伟大的理想”,同样无奈地在生活琐事中挣扎;就连那个不知名的陌生女子也没有找到叫做刘子骥的人。或许这就是人生,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追寻他心中的那片桃花源,有些人带着遗憾离开人世,有些人虽然找到了,却又把它丢失了。观众在离开剧场的时候,或许会忘了台词的可笑之处,但一定不会忘记这种寻而未果的感叹。

    观众一:早就听说过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据说当年这个戏在台湾演出的时候场场爆满。今天,上戏导演系专升本的同学们选择了把这个戏作为毕业剧目,大家一直都在期待着揭开面纱的那一刻。

    观众二:《暗恋桃花源》,无论是从戏里还是在戏外,都有太多的思绪让我回味和感慨。

        暗恋――是一种美丽的情怀,也是一份浪漫的伤痛。桃花源--是人们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憧憬的代名词。他们都是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暗恋桃花源》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演绎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让人伤感同情之时又不失幽默诙谐。真是一出奇妙的话剧。我之所以说它奇妙,是因为在同一个剧场中交替进行着两出完全不同的话剧,却又不会让人反感。这便是它的奇妙之处。

       《暗恋》中的江滨柳在临死之前登出广告寻找暗恋了四十年的云之凡,因为他不能忘记。《桃花源》中老陶因为痛苦和无奈而离开,误入桃花源暂时忘记了痛苦,可最终还是不能忘记春花,又走出桃花源。至于陌生女子,则因为不能忘记刘子骥而近乎癫狂。戏中人,都是在不愿回忆中无奈的回忆,在不能忘记中试着去忘记。

       

        至于他们不能忘记,也许是为了将来能重新去找寻,但最终却不一定是什么美满的结局。剧中每个不能忘记的人,最后都只有失落。老陶选择离开,江滨柳抱着妻子的双臂痛哭,陌生女子也是向这样的记忆告别。在那一刻,我心中不免有一种为他们祝愿的念头,真的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新的开始。可重新回到戏外的时候,又不免苦笑,谁又能够忘记呢?

        站在感性的角度上看,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有多少经历值得留恋。就像为了找寻永恒的爱情。就像相恋时点点滴滴的甜蜜。对于每个人来说,那真是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

    那么再从理性的角度上看,人非草木,既生情愫,难免有相守之愿。但情由心生,时过境迁,就易变易逝,本当顺其自然。既然无缘,又何必强人所难。何况暗恋本是内心世界的虚幻产物,又何必过分执着,自欺欺人呢?真是无缘何生斯事,有情所累此身。

    也许这就是我今天在戏里戏外的最大感受吧。

演员(沈悦,剧中云之凡扮演者之一)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话剧。当初全班选择它,完全是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悲喜剧的结合,笑声与眼泪的交织……

    在诠释把握云之凡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给自己做了很多工作,两人相互等待,两人相互猜测,两人相互牵挂……所以,每当台上演着病房中的江滨柳和江太太的故事的时候,我都会默默地躲在侧幕某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着,那是云之凡的眼睛在看,是云之凡的心在跳跃。我轻轻地告诉云之凡,其实这么多年来江滨柳一直在爱着她。

    为了能演好云之凡,从第五场戏开始,我便默默一个人坐在化妆间,静静等着台北某一病房中的那人开口问道:请问,这儿有没有一位江滨柳先生?……

(导演系05级专升本班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