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续探索招生工作改革新模式
二、继续完善现代大学学术评议机制
三、继续探索教师队伍绩效激励机制改革
四、继续加大“爬坡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五、继续推进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
六、推进戏曲、舞蹈大中专综合改革新机制
一、继续探索招生工作改革新模式 | |
基本概述 | 本着为国家、为人民选拔优秀艺术人才的宗旨,自觉承担为社会培养选拔优秀艺术人才的重任,学校按照教育部和上海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招生理念与选拔优秀学生的体制建设两者的统一,在2017年的综合改革工作中继续探索艺术类院校招生工作改革新模式。 |
实施内容 | 本科招生改革。学校将继续对考委考题库、招生流程、录取办法、考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与革新;实现从艺术家个人招生理念走向集体招生理念,艺术教师个人培养理念走向学校培养、国家培养理念,从单一招生录取办法的传统理念走向多渠道招录优秀艺术人才的理念的转变。2017年,我校将进一步建立开放与共享的招生平台,坚持招生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发挥网络技术、拓宽招生录取渠道,在稳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为真正招录到优秀生源而努力。 研究生招生改革。学校将继续对招生宣传、招考分离、题库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推进,并尝试博士招生审核制。2017年,我校将认真分析近几年生源质量欠佳的原因,进一步利用媒体、网络等宣传媒介,并且有计划地开展定向性招生宣讲活动,把提高考生质量作为研究生招生改革的首要任务。逐步完善学校研究生招生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据制度、规范招考,规范招考流程。充分运用我校本科招生已经建成的89个标准化考场,实现面试类考试全程录像备查。在稳固前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校将努力创新工作新模式,探索科学的艺术类院校研究生招生规律。 |
时间安排 | 2017年。 |
三、继续探索教师队伍绩效激励机制改革 | |
基本概述 | 为进一步完善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形成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校将按照艺术教育规律和艺术师资特点,聚焦瓶颈问题,坚持内涵发展,在结合教师激励计划和绩效工资改革的执行过程中探索绩效激励新机制。 |
实施内容 | 推进方案 1)通过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好学校教师队伍培育与管理,实现“聘任管理、薪酬管理、考核管理、合同管理四位一体”的目标,提高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竞争力。 2)通过“传承绩效+效益绩效+平衡绩效”进行绩效考核,彻底改变因人设岗的被动局面,建立“因事设岗、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3)对接“上海高校国际水平师资培养计划”和“上海市海外名师项目”,加大“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力度。 预期成果 1)建立一套符合艺术院校教师队伍特点的薪酬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 2)招聘一批国际化人才、领军人才和爬坡型人才,推进青年教师海内外培训; 3)实行同行评议、“非升即走”的聘任制,保证教师队伍的持续高水平发展。 |
时间安排 | 2017年1月项目启动 2017年3月项目方案初稿撰写 2017年6月项目方案调整、试行 2017年9月项目总结报告 |
四、继续加大“爬坡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 |
基本概述 | 在人才引进与培育过程中,从注重“成果型”人才变为“爬坡型”人才,旨在为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创造条件,进而为学校与学科的发展积蓄力量。35至40岁是青年教师出成果的黄金时期,遴选人才未必注重已经获得的成果、奖励、荣誉,更要注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我校力求改变人才选拔标准,着力培育孵化创新型、跨越型人才,让优秀人才的“巅峰期”能在上戏度过,在这里产出教师个人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以求教师与上戏共同成长,从根本上为上戏的“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
实施内容 |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依托高峰高原“一体双翼”学科建设计划,设立高峰高原学科“特区”,制定“特区”人才引进及管理办法,着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青年优秀人才,推进优秀创新团队建设。 加强引进聘用机制创新。编制内引进与柔性引进、项目合同制聘用等相结合,拓宽优秀人才的引进口径,加大引进力度,在学校重点学科创建一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加大“爬坡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建设,为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孵化提供平台。每年推荐选拔1-2名优秀青年教师,争取在五年内,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完善政策与考核体系,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坚持开展岗前培训,强化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重点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环节、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口,深化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加强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建设。转变“唯身份论”的观念,以绩效目标为核心,保障青年教师收入水平,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
时间安排 | 2017-2018年。 |
五、继续推进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 | |
基本概述 | 上海戏剧学院一直以来都在不懈地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受到各种历史、地理因素的限制,之前的国际交流主要局限在东亚地区、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如果按照原来的国际交流模式,仅凭学院自身现有的资源,国际化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有限的。2015年国际剧协总部迁至上海后,为上戏带来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国际交流平台。上戏的国际交流工作从原来靠自身缓慢积累的内生性扩展模式,转变为借助国际剧协的平台和网络进行几何级数扩张的快速发展模式。 |
实施内容 | 一是继续与国际剧协深度合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率、最有影响力的方式开展国际交流文化艺术活动,以达到打造上戏品牌,获得国际话语权,将上戏的优质资源和国际优质资源进行双向输送的目标。 二是继续和国际剧协一起构建“世界演艺高校网络(以下简称网络)”。“网络”致力于培养不同国家的表演艺术学生以及学者间的跨文化对话。目前全球参与“网络”的艺术大学超过了20所。这对上戏提升艺术教育的质量是意义重大的。演艺高校是培养艺术从业人员的机构,关系到艺术发展的未来。上戏除了和专业团体合作,更注重未雨绸缪地规划未来。由于上戏是“网络”的发起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网络”两个执行机构之一(另一个是美国乔治城大学)。作为执行机构,上戏在“网络”享有较高的话语权,可以把自身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活动与“网络”的议程紧密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比如“网络”成员院校轮流举办学生戏剧艺术交流活动,彼此分享各自的资源,相互开放课程和工作坊,进行教师和学生的交换等,另外上戏还计划同几所重点院校一起共同制定戏剧教育的评价体系。 |
时间安排 | 2017年。 |
六、推进戏曲、舞蹈大中专综合改革 | |
基本概述 | 学校为更好地探索国际舞蹈中心及戏曲教育中心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结合学校“十三五”规划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延续“四个中心”的思路,根据戏曲、舞蹈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不断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二级院系及其经费管理体制,从教学、师资、招生等角度对中本贯通的工作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真正做到校区形态与培养内容的深度融合。 |
实施内容 | 舞蹈方面。学校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有内涵、有创新意识的舞蹈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管理体制、配套政策、经费投入为保障,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和舞蹈演员自身的条件,依托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平台,从舞蹈专业人才规模、层次结构、办学定位、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科研实践、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建设、协同发展,培养适应上海城市发展的精品人才和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 戏曲方面。学校立足于戏曲教育教学的特点,坚持“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并重”的原则。通过实施减免学费、搭建戏曲表演类民间艺人参与戏曲教育的教学平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成立大师工作室、建立学生学习(实践)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方法,着力于优秀戏曲创作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优秀戏曲创作表演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具体来说,学校将于明年春节后分别制定出舞蹈和戏曲的“中本贯通”试行方案,包括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十年)。 |
时间安排 | 2017年03月制定“中本贯通”的试行方案 2017年11月到教委参加答辩 2018年04月招生试行 |